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交流培训
测评赋能 聚力前行丨苏州市第二届教育测评高级研修班第一次集中研修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10-24 17:0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精神,推动苏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测评专业能力提升,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举办了“苏州市第二届教育测评高级研修班”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
       本届研修班学员由监测中心从全市范围内遴选出的53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研修活动以专家授课、项目研讨、实操训练、撰写报告等方式开展,聚焦教育测评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工具研制、数据分析、实践探索等重要内容,旨在强化学员在教育测评领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希望借助教育测评高级研修班平台和资源,聚智聚力,共研共享,助力学员快速成长,成为苏州市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坚力量。

       本次培训活动由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研发部主任宋一丹主持。

一、方案解读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王开东主任首先对学员进行了开班动员与培训方案解读。王主任围绕项目背景、课程安排、研修目标、研修路径等内容,系统阐述了研修的整体规划与具体要求,并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勉励大家珍惜机会、深化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长为支撑苏州教育测评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材。

二、专家授课

1、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问卷编制与统计建模

       郭少阳老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问卷编制与统计建模》的专题讲座。郭老师首先阐述了可质量分析的问卷需具备的特点和问卷分析的基本流程,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Mplus、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随后,他以“中学生网络道德问卷”为例,详细介绍理论驱动和数据驱动两种问卷编制路径,不仅加深了学员们对问卷编制与数据分析的理解,也为大家规范使用测评工具、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2、质量监测的时代转型与数据分析能力靶向培养

       丁玉祥老师为大家作了题为《质量监测的时代转型与数据分析能力靶向培养》的专题讲座。丁老师从质量监测的政策走向和未来趋势、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靶向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丁老师指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是持续推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教师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入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加快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关键所在,而靶向培养是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丁老师的讲座,帮助学员们明确了未来专业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和实践路径。

3、基于评价实证的教师教学行为与校本研修的改进
       沈启正老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基于评价实证的教师教学行为与校本研修的改进》的专题讲座。沈老师首先从宏观视角出发,结合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系统阐述了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基于详实数据指出了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随后,他提出了校级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强调应着力构建以命题管理、学业质量监测和教学诊断改进为核心的三大机制,并积极推动以自主命题能力建设、基于实证的教学改进以及教师人格魅力提升为重点的三大研修路径。最后,沈老师结合学校测评实证,对教师教学行为优化与校本研修改进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4、学生创造力测评与培养研究

       陶阳老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学生创造力测评与培养研究》的讲座。陶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小学生创造力的现状,指出学生潜能良好但具体成就不足,同时课堂氛围在支持学生自主反思方面有待加强。他进一步阐释,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不仅是学业成绩的“助推器”,更受到班级课堂氛围的直接影响。他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指出,高质量的课堂话语互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本次讲座通过对以上测评案例的详细介绍,让学员们对教育测评的技术与方法、测评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学员们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指导。

三、学员互动

       四位专家从价值导向、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内容分享,在互动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在分享收获的同时,也提出了在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困惑,都得到了专家耐心细致的解答。


四、命题研修工作坊
       24日下午,学员们以小组形式开展了命题研修工作坊。各小组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进行分组,构建起学科聚焦、互助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在研修正式开始前,各组学员已结合自身学段,完成了相关命题任务。这些任务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为后续研修奠定了实践基础。研修过程中,专家不仅围绕命题工作开展了系统、专业的培训,还对各小组前期提交的命题任务进行了细致点评与个性化指导。在监测中心老师的协助下,学员们结合专家讲解与指导意见,展开了深入的现场研讨,并对命题内容作了进一步优化。通过“理论+实操”相结合的研修方式,学员们逐步理清了命题思路,切实提升了命题能力。
1、语文组
       江苏省正高级教师、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吕新平老师为语文组学员开展了题为《素养立意下的语文试题的五个特征》的专题讲座。

       吕老师结合多个省市的中考真题案例,从“情境任务为载体”“聚焦问题解决”“追求思维高阶”“围绕核心概念”以及“关联课程内容”五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如何将语文命题真正指向学生素养,实现从“做题”到“做事”再到“做人”的目标统一。吕老师的讲座为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与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引,为老师们指明了命题改革的前行方向。

2、数学组
       太仓市陆渡中学龚辉副校长为数学组学员们带来了题为《命制情境化试题的想法和做法》的讲座。

       龚校长依托苏州市质量监测试题与中考试题,深入剖析当前情境题存在的超纲、套路化、公平性存疑及干扰信息过多等问题。他强调,高质量命题需紧贴生活情境,具备明确的育人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并在跨学科融合中凸显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讲座中,龚校长不仅阐述了理论,更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学员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命题策略与方法。

3、英语组
       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原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主任胡明老师以《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命题实践与探索》为题给英语组的学员们作了专题讲座。

       培训聚焦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明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命题进阶路径。胡老师强调,教师需提升依标命题、选题、改题能力,命题要严守导向性、科学性等原则,关注思想性、开放性等维度。推动试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对探索、创新思维的考查,借情境化命题,让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最后,胡老师针对教师命题现场实践一对一指导,答疑解惑,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命题要点,为英语教学评价提质注入新动能。此次培训,为英语教师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以命题研究为切口,推动了教学与评价双向赋能,助力英语学科育人质量再提升。

4、科学组
       江苏省正高级教师、生物特级教师罗明老师为科学组学员带来题为《科学学科质量监测命题要求与案例解析》的专题讲座。

       他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科学素养测试命题的全流程,涵盖难度控制、开放题的设计技巧以及评分准确性的保障等关键环节,并针对一线教师在命题过程中的实际痛点,逐一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罗老师强调,应围绕PISA能力框架,将真实情境融入命题实践,借助多元题型有效评估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他用“苏州娃娃鱼处置”“WiFi辐射对植物影响”等大量真实情境命题,让学员真切感受到“命题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连接知识与育人的桥梁”。本次讲座内容为老师们优化教师的日常命题与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真正为今后的教学与命题工作“拨开迷雾、找准方向”。

五、学习收获
       培训期间,学员们对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分享。学员们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内容扎实、方法实用,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真正做到了“解惑”与“授业”并行,为自己提升教学效能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极具启发意义。
       苏州高新区第五初级中学校  杨晓侠:这次培训让教育测评在我眼中变得更具体、更清晰。作为英语教师,我从胡明老师的英语命题分享中意识到,优质试题不仅在于考查知识点,更关键在于诊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学习障碍。作为教务管理者,丁玉祥老师提出的“数据分析能力靶向培养”以及沈启正老师强调的“以实证改进校本研修”也使我深受启发。过去我们看数据停在表层,今后应带领团队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教学成因,让教研真正对准问题发力。两天的学习让我看到了从“评价判断”走向“评价赋能”的可能。接下来,我将从英语命题改进做起,更科学地运用测评数据,让评价真正成为推动教学成长的力量。
       苏州第十中学金阊校区  廖艳:此次研修为我打开了一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新窗。郭老师将问卷编制与统计建模拆解为清晰可行的路径,让我不再困于“凭感觉设计学情检测”的局限;丁老师勾勒的教育测评能力蓝图,为我指明了从“教书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方向;沈启正老师关于“以评价实证改进教学行为”的分享,让我深刻感受到数据的力量;陶老师的讲座则启发我重新思考高质量课堂对话的价值。教育测评让我从“凭感觉教”转向“盯着问题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测评中找到清晰的进步方向。
       苏州市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  吴庆:本次培训视野前沿,从政策走向到课堂实践,为我带来了一次系统而深度的专业充电。在教育质量监测转型的新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反思型实践者:既要抬头看路,把握改革方向,又要低头耕耘,将理念转化为改进课堂的具体行动。无论是利用数据开展精准教学,优化师生关系,还是实施素养导向的命题,关键都在于“实做”。我将把培训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石湖中学  范里彬:本次培训让我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之外,进一步思考作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数字素养应如何真正落地于课堂。陶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以大量数据阐释了学生创造性与课堂氛围的关系,并展示了创造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学生个体层面,创造性活动表现、创造性能力、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潜能共同构成了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而这些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指向——通过营造创造性课堂氛围、实施开放式提问与互动交流,促发学生思维火花,提升学习质量。未来,我希望将所学融入课堂实践,在真实场景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努力成为一名具有数字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未来教师。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朱敏彦:聆听沈启正老师《基于评价实证的教师教学行为与校本研修的改进》一课,我深受启发。以往教学过于依赖经验,而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课堂观察、学生作业与问卷反馈等数据,能够为反思教学行为和分析学习成效提供更客观的依据。突破教学薄弱环节的关键,是以学情实证为起点,以研修提升教师能力,并通过分层辅导与持续反思,让每一份教学努力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成长,成为缩小教育差距的实践力量。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孟初薇:再次有幸参与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培训,我满怀欣喜与期待。此前的学习为我打开了“读懂数据”的大门,让我切实体会到数据对学业发展的支撑价值,并掌握了科学命制试题的方法;而本次培训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度进阶,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测评的专业性,清晰理解其对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和学校改进的重要意义,更加明确了测评在落实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关键作用。我也期待在后续学习中与专家和同行持续交流,共同提升教育测评能力,更好服务教学实践。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李秀男:两天的培训让我对教育测评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深理解,也引发了许多反思。郭少阳老师从理论与数据出发,系统讲解了问卷编制和数据建模方法,并提供软件与资料,实操性极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沈启正老师,他以扎实的数据和评价实证研究教师行为与校本研修,其调查结果颠覆了我的既有认知,让我意识到教学反思不能停留在经验主义上,而应以数据为依据,不断校准与改进教学行为。未来,我也将尝试把此次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测评能力。
六、活动合影
       追梦前行,不负韶华;扬帆起航,正当其时。让我们用一张大合影,将此刻的美好与收获永恒定格,共同为本次培训画上圆满的句号。


上一篇:考察借鉴谋发展 学习交流促提升丨中心人员赴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交流学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