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库是以教育专家为主、跨学科专家为辅组成的,为各级、各类教育决策者在处理教育方面问题时提供专业的思想、理论、策略或方法等的公共科研机构。以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官方或民间设立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为主的教育智库日益崛起,正在成为影响政府教育决策的重要力量。
当前,欧美国家的高水平智库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虽然国外教育智库在发展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存在着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等共性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高校智库
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
全球教育政策顶级智库前10强中,综合类智库占6成,专业类智库占4成。以美国为例,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学。根据隶属关系和经费来源,美国教育智库可以分为政府性质的智库、公司性质的智库、社团性质的智库和高校智库4类。这些智库在美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决策者和大众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高校及教育智库综合化发展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事教育研究的智库性质的综合化。综合性智库参与教育研究,能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高的战略层次、更多元的思维角度审视教育发展,有利于形成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成果。如美国的综合性智库兰德公司,下设教育研究部,侧重对教育评估、学校改革评估和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是教育研究手段的跨学科性。教育研究本身所包含的多样化内容自然而然地要求研究方法偏重于多学科方法。教育智库专家云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着跨学科方法的推广。如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有14个研究小组,其中经济教育研究小组、国际教育开发研究小组、比较教育研究小组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三是教育研究活动和人员的多样性。教育智库汇聚了教育官员、学者、专家、教师等人员,给教育人才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智库经常举办各种专题研讨班、讲座、教育培训,邀请政界名流出席或作报告,就当前一些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些活动一方面为政府部门的领导者提供研讨和进修机会,让他们了解或汲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智库影响政府决策提供了沟通渠道。美国教育智库还实行“旋转门”制度,聘请一些前政府官员到智库任职,利用政府官员在任期间所形成的人脉关系开展工作。
问题导向明显
强调专业化建设
成立于1930年的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以下简称“委员会”)就是一个智库专业化发展的范例,“独立于政府,盈利用于研究发展”、“目标极明确,项目基于实证研究”和“走专业道路,促进人才持续成长”是该教育智库稳步发展的三条经验。
一是研究内容专业化。委员会以教育科研服务决策为导向,以国内外7个研究分院为基地,向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各级政府提供一流的教育决策服务。其服务教育决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大型调查研究、教育测评、开发教育质量标准等来实现。以委员会为主的国家教育智库主持了国际大型教育测试并开展全国性调查评估项目,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全国教育质量测评标准体系。
二是人才队伍专业化。委员会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招聘和培养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引进多位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专家,作为学术领军人物。员工的聘用以合同制为主,有长期稳定的员工,也有因项目需求招聘的临时雇员和外聘顾问、兼职人员。有适度的岗位流动,给员工尝试不同岗位的机会。通常采用项目中心的组合方式,以项目为基准考核工作。鼓励跨部门、跨单位甚至跨国界合作。为促进研究人员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专题讲座、课程、工作坊等多种培训和实践的途径和方式。
此外,国外教育智库的专业化建设还包括专业机构细分化。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为决策者和实践者服务,及时为他们提供作出决策所需的最有价值的专业论证和资料。该智库按专业领域分为4个分中心,即国家教育研究中心、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国家教育评价和地区协助中心、国家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还有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其下设研究企划开发部、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部、生涯学习政策研究部、初等中等教育研究部、高等教育研究部、国际研究协作部等机构,从事专业研究。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国际化战略
高校智库还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国外高校智库的特色之一是确保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正常运转。法国高师集团是法国高级人才的培养重地,致力于培养优秀教育和研究人才,实行精英教育,入学考试难度高、招生人数少、学位论文要求高,但待遇也高,考进高师的学生跟国家签署长期合同,享受公务员薪酬,但毕业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一定期限,到期可选择继续担任公务员或转岗。优厚的待遇,为高师集团吸引了全国最优秀学员和高层次师资队伍。
国外高校智库还高度重视国际协同与合作,其路径主要包括承担国际项目、聘用国际人才、承办国际会议、设立海外机构等。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承接的国际项目,包括经合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国际公民及素养调查研究(ICCS)等。在人才交流方面,除了通过常规的国际访问学者制度、国际奖学金制度、国际学生交流制度、国际学术活动,以及面向全球的专业人员和教授招聘制度,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推动思想和成果的互动,还通过在海外建立分校的做法,直接扩展学校影响力,构建起全球网络。在协同方面,美国教育政策研究联盟的做法值得借鉴,联盟整合了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7所大学,致力于问责制、教育管理、增强知识与能力、改善教学、学校财政与资源分配以及教师质量和报酬等问题的联合研究,实现了智库的跨校合作。(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