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发布 > 地方性政策法规
关于印发《苏州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8-02 09:38:37

 关于印发《苏州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苏教基〔2023〕22号

 

各县级市(区)教育局,各直属(代管)普通高中学校(单位):

       现将《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市教育局

2023年7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苏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以及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苏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系统推进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改革,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在市域统筹背景下,加快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推动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人才成长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高标准现代教育强市、建强新时代苏式教育品牌作出贡献。

       (二)主要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导向作用,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坚持科学有效。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引导学校丰富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突出问题导向,关注学校办学质量实际水平,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3.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苏州教育发展实际,优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指标,科学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在原有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点,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4.坚持市域统筹。以市域统筹发展为推动力,聚焦全面育人发展理念,在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统筹开展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促进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域共进。

       二、评价内容

       (一)办学方向

       包括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德育为先2项关键指标。旨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教学

       包括落实课程方案、规范教学实施、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等5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学校强化课程建设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师发展

       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学校管理

       包括完善学校内部治理、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学校树立科学办学理念,确定特色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按照规定开展招生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五)学生发展

       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5项关键指标,旨在考查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引导学校注重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学校自评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实际,对照实施方案及评价指标,制定自评方案,形成全员参与机制,对达成情况进行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学校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各县级市(区)教育督导部门。

       (二)县区审核

       各县级市(区)教育督导部门要整体推进实施进程,指导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办学质量评价,可结合实际探索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区域化特色实践路径。学校自评报告经县级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审核备案后,报市教育督导部门。

       (三)市级评价

       在学校自评、县区审核的基础上,市教育督导部门统筹开展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积极探索市、区共同组建相对稳定、多元参与的专家队伍,建立科学有效、以评促建的办学质量评价长效工作机制。原则上3—5年完成一轮实施。

       四、结果运用

       (一)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效

       评价结果及时向学校反馈,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提升现代学校治理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指导学校和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推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评价结果向属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政府进行通报,作为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政府切实履职尽责,为办好普通高中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建立跟踪整改长效机制

       受评学校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细化落实举措,确保整改成效。市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跟踪整改进度,检查整改结果。对于存在问题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视情节轻重追责问责。

       (四)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

       对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效果突出的区域及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的学校予以表彰,总结梳理优秀做法、创新举措、成功经验等。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多方参与的评价组织实施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系统推进评价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将其纳入本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要内容,加强指导与审核,确保评价工作有效实施。

       (二)强化评价保障。各地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开展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组建由各级督学、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教师和有关专家等组成的高水平评价队伍,切实加强评价队伍能力建设。鼓励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培育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办学质量评价工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结合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市域统筹工作,加强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各地要认真落实政策,统筹推进实施,优化评价流程,避免重复评价,减少对基层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切实提高评价质效。

附件: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

附件

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查要点

A1.

办学方向

(20分)

B1.加强

党建工作

(10分)

1.推进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健全党组织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1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1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主题教育2分;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2分)

2.落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2分;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1分;提升党建品牌建设,丰富党建品牌内涵(1分)

B2.坚持

德育为先

10分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2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4分)。

4.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人才成长观(2分)。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分)

A2.

课程教学

(50分)

B3.落实

课程方案

(10分)

5.制订课程实施规划,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实际,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养要求(2分)。

6.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理化生实验等课程(2分)强化课程建设,严格执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普通高中三年各学科的课程(2分)。

7.重视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1分);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有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2分)。

8.规范使用审定教材,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学校不得擅自引进使用境外教材(1分)

A2.

课程教学

(50分)

B4.规范

教学实施

(16分)

9.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2分);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等问题,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2分)。

10.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制订选课走班实施方案,高一年级起根据学校选修课程开展选课走班,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2分);积极开发选课排课信息系统,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1分)。

11.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健全巡课、听课和教学评价制度,注重教学诊断与改进(2分);校长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1分)。

12.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作业和命制试题,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2分);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1分)。

13.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2分),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1分)

B5.优化

教学方式

(10分)

14.鼓励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2分)

15.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2分)

16.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分)

17.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开展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2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以及研学实践、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2分)

B6.加强

学生发展

指导

(8分)

18.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明确指导机构和工作职责,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2分)加强学科渗透,统筹实施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2分)。

19.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注重选科指导,提高学生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2分);不得违背学生个人志愿组织要求学生普遍选考特定科目,坚决避免功利化选科选考(2分)

A2.

课程教学

(50分)

B7.完善

综合素质

评价

(6分)

20.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

21.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评价程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制度,确保客观真实(2分)。

22.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学生成长分析、教育教学改进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方向(2分)

A3.

教师发展

(50分)

B8.加强

师德师风

建设

(16分)

23.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师思想状况,强化人文关怀,帮助解决教师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4分)。

24.开展常态化学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2分)。

25.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2分)

26.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方式,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2分)。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师风师德警示教育(2分);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通报警示教育制度(2分)。

27.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融入教师招聘引进等环节(1分)严格执行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规范查询流程,定期开展检查(1分)

A3.

教师发展

(50分)

B9.重视

教师专业

成长

(22分)

28.校长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念,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有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能力与教育教学领导力(4分)。

29.学校有与办学理念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培养计划(2分),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优化教师发展梯队,注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2分)。

30.健全校本研训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作用,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2分);严格实施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2分)。

31.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具备较强的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以及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分)。切实提高教师在学生发展指导、走班教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能力(2分)。

32.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业务素养,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提供有效服务(2分)。完善班主任例会制度,学习前沿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展班级管理研究(2分)。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分)

B10.健全

教师激励

机制

(12分)

33.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4分)。

34.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2分)。

35.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2分)将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工作量饱满且教育教学成效突出的一线教师与班主任倾斜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在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评优评先中的比重将教师承担班主任、课后服务、学生发展指导、教学工作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2分)将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作为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条件(2分)

A4.

学校管理

(30分)

B11.完善

学校内部

治理

(12分)

36.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2分);确定特色发展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德育、人文、科技、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2分)。

37.重视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校国际交流能力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及同行联系、交流和合作,务实开展校际合作交流(1分)注重借鉴世界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师生研修活动(1分)。

38.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2分)。

39.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主动听取各方意见,改进和优化学校工作(1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涉及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和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由学校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决定(1分)。

40.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校舍建筑和教学仪器设施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班额符合省定标准,优化校舍功能,积极建设多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按规定配置学生心理辅导室、医务室等,配备校医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2分)

B12.规范

招生办学

行为

(10分)

41.严格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时间、招生方式进行统一招生,无违规招生行为和人籍分离现象(1分)遵循“公民同招”原则,公参民学校严格落实“六独立”等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1分)

42.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标准收费,加强服务性收费和代办费等教育收费管理,严禁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2分)

43.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考试升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等相关政策,加强对需要特别照顾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辅导(2分)。

44.正确处理考试和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评价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及升学率(4分)

A4.

学校管理

(30分)

B13.加强

校园文化

建设

(8分)

45.注重传承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总结办学经验,凝练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校园文化(2分)。

46.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校凝聚力,注重家校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2分)。

47.建设健康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2分)。学校环境设计有整体规划,具有传承性、教育性,体现办学理念、特色和品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2分)

A5.

学生发展

(50分)

B14.品德

发展

(12分)

48.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教育,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分);增强“四个自信”,了解党史国情,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2分)。

49.具备社会责任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2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生活(2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主动为班级、学校、同学及他人服务(2分)。

50.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与人和谐相处,遵规守纪、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孝敬父母、勤劳俭朴、不互相攀比(2分)

B15.学业

发展

(12分)

51.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学习,努力达成学习目标(2分)。

52.学业水平有增值性提升,理解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学科素养(2分);保持阅读习惯,具备一定阅读量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2分);主动参与实验设计,能够完成实验操作(2分)。

5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分);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有兴趣特长,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分)

A5.

学生发展

(50分)

B16.身心

发展

(12分)

54.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掌握卫生防疫等基本常识,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不过度使用手机,不沉迷网络游戏(2分)。

55.保持乐观向上、阳光健康心态,合理表达、调控自我情绪(2分);能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2分)。

56.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积极开展校外锻炼活动(2分);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2分)

B17.艺术

素养

(6分)

57.学习艺术课程,有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具有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2分)。

58.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1项艺术活动(2分)。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弘扬传统艺术,具备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2分)

B18.劳动

实践

(8分)

59.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2分)。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分)。

60.在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中,主动体验职业角色(2分)。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2分)



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3713日印发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官网) 


上一篇: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苏州市义务教育 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