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州市第六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于9月15日顺利实施。本次监测覆盖苏州市辖内10个市(区)全部初中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初中,不含特教),采用学科抽测和相关因素全测的方式采集样本,共277所初中校,287546名学生以及16746名教师。
经过两个多月的数处理和报告研制,目前苏州市辖内10个市(区)全部初中学校的主报告、学科报告、学生相关因素报告和教师相关因素报告均已完成。其中,学科报告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学科。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需求,监测报告分为大市报告、区域报告和学校报告三个层级。最终每所学校形成7份报告,大市初中报告共计2016份。此外,为反推小学学业质量,实现小初数据衔接,小学追踪报告正在研制中,即日可下发,预计全市小学报告共1443份。
为帮助苏州市各区域及各直属初中校了解2020年学业质量监测的总体情况,引导区域和学校有效运用监测结果推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改革。11月13日下午和11月19日上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分别组织召开了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市区直属初中学校反馈会和大市、区域反馈会。
会上,中心主任罗强对2020年苏州市各区域及市区各直属学校的监测结果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分析与解读。
罗强主任从苏州教育生态的全域性、复杂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等问题出发,结合最新出台的教育评价改革相关的政策文件,对质量监测能否有所作为进行了思考。他指出,质量监测想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监测大数据对区域教育生态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把脉教育时代病,破解制约当下教育发展的现实难题。
在对苏州监测的目标定位及迭代升级的各个环节进行介绍的过程中,罗强主任指出,苏州教育质量监测自身发展的四个方向:
· 第一,面向未来,与教育评价改革“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 第二,问题导向,聚焦苏州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
· 第三,价值引领,筛选关键、可测、可操作性指标;
· 第四,自我迭代,教育质量监测全技术链、全人才链和全过程链的自我迭代、快速升级完善。
罗强主任指出,监测价值的实现需要责任主体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区域和学校应从六个方面使用好监测报告:
一是开展学业质量全局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诊断;
二是针对监测数据进行群体诊断、短板诊断;
三是依据教育政策预警规范改进办学行为;
四是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五是呼应教育改革大潮,同频同向改进教育教学;
六是全员行动基于数据思维寻求针对自身问题的靶向改进。
反馈会上,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处处长朱文潇发表讲话。他首先对监测中心的工作以及苏州监测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肯定,并特别感谢了各区域以及市区直属初中校多年来对监测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他指出,各区域及各直属学校在监测结果运用过程中要照好“镜子”,对照相关政策文件要点认真学习。同时,他希望各区域及各直属学校在会后都能组织团队力量认真研究报告,把握优势与不足,查找可能存在的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深入持续地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实践改进,真正让质量监测成为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在对标找差、究根溯源中,找准自己的“位子”,开好解决问题的“方子”,寻找突破重点难点的“口子”。
为更好地帮助各区域及各学校读懂监测报告中的各类数据和图表,本次反馈活动后中心还将向各区域及学校发布各类监测报告的解读视频,进一步发挥监测报告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改进中的重要价值。
最后,各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主管监测工作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加强监测报告的研读和分析,用好监测数据,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