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测动态 > 监测报告
来了!2019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15 19:09:31

 

 


2019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

今天,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向社会发布2019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

 

本次报告的监测对象为苏州市辖10个市(区)所有初中学生和部分初中教师,共计参测学校265所。

 

 

《报告》主要监测结果包含

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电子设备使用

体美劳教育、课外补习、压力感受等

六方面内容

以高信度、高效度的大数据测量,

用实证数据实现了对教育经验的有效验证,

并不断揭示教育经验背后的教育规律。

 

 

 

No.1

心理健康

 

 

▲近三年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越来越高

 

2017~2019年,我市初中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得分同年级同期相比呈现上升趋势,三年间七年级的得分分别为4.50分、4.61分、4.68分,八年级的得分分别为4.26分、4.38分、4.40分,九年级的得分分别为4.06分、4.16分、4.23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逐渐降低。

 

▲学业负担轻、学习品质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强

 

 

No.2

家庭教育

 

 

▲约三成初中生不能做到每天都吃早餐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7.6%、69.0%和66.2%,约三成学生不能做到每天都吃早餐,与2018年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从三个年级的比较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每天吃早餐的人数比例逐渐降低。

 

 

▲每天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监测数据显示,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明显正相关,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为508分,而从不或极少吃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为441分,两者相差67分。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早餐方式(排除住校生),可以发现,“家人每天在家做给我吃”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为513分,而“基本不吃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差,为446分。

 


▲亲子关系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No.3

电子设备使用

 

 

▲家长在孩子面前使用智能手机少,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更短
家长对孩子电子设备使用管理度高,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更短

监测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面前“从不使用”智能手机,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为2.22小时,家长在孩子面前手机“几乎从不离手”,孩子每周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为5.36小时,两者相差3.14小时。


 

▲家长对学生电子设备使用采用限制型干预的管理方式效果更明显

 

 

 

▲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短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No.4

体美劳教育

 

 

▲近八成学生有一项及以上的艺术爱好或特长

▲超过93%的初中学生有一项及以上的体育爱好或特长


 


▲近七成学生经常或总是在家中做家务

 

监测数据显示,22.7%的学生“总是”做家务劳动,45.1%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劳动,只有2.5%的学生“从不”做家务劳动。总体上,初中学生有较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学生做不同类型家务的情况看,94.9%的学生会整理家务,91.4%的学生会洗碗、擦桌,88.8%的学生会扫地、拖地,79.4%的学生会买家庭生活用品,78.9%的学生会洗自己的衣服。在不同类型家务中,会烧菜做饭的学生比例最低。


▲艺术、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

 

 

No.5

课外补习

 

 

▲五成左右学生参加学科类课外补习

 

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参加学科类课外补习的比例分别为50.9%、49.8%和52.4%,参加课外补习人数较多。

 


▲课外补习时间长的学生,主观学业负担更重


监测数据显示,参加课外补习时间与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排除没有参加过补习的学生)。以七年级为例,每周参加课外补习2小时以内的学生主观学业负担的得分为5.17分,每周参加课外补习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主观学业负担的得分为4.70分,两者相差0.47分。

 


No.6

压力感受

 

 

▲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自我要求”压力感受较重,“学校及老师要求”压力感受最轻


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压力来源中,压力感受最大的均是“父母要求”。水平I的学生除“父母要求”外,“自我要求”带来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同伴竞争”,而“学校老师要求”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水平的学生;水平IV的学生除“父母要求”外,“学校老师要求”带来的压力最大,“自我要求”带来的压力最小,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水平的学生。

这表明,学业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于自身的内驱力,而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多的源于外部压力。

 

 

▲“父母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大,“学校及老师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小

 

 

以七年级为例,“父母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值为2.92分,“同伴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值为3.13分,“学校及老师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值为3.47分。这表明,在初中阶段父母给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学校和老师给学生的要求则更为理性。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感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压力越来越重。

 

 

 


 

▲学生的自我压力感受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初中女生自我压力感受明显高于男生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亲子沟通,全方位关爱并陪伴孩子成长。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对于家长而言,一方面要意识到早餐对学生身体、智力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每天给孩子做早餐,让孩子摄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因素;另一方面,要提高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改善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和教育方式。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孩子对早餐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养成每天吃早餐的好习惯。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进亲子沟通,帮助家长和孩子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注重家校共育,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对于家长而言,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尽量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其次,要认识到电子设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业成绩还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学生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上进行科学管理;此外,还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出现沉溺于电子游戏的现象。

 

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电子设备使用的宣传教育,及时推送相关防范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设备,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及不法行为。

 

(三)着力减负增效,切实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家长而言,一方面要认识到过重的学业负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额外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尽可能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等;另一方面,家长要正确看待课外补习,合理安排补习时间,避免盲目跟风报班。

 

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减负增效各项工作落实,严控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引导,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

 

(四)推进五育融合,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对于家长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和体育兴趣爱好,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孩子通过体美劳等活动缓解学业压力,强健体魄,提升智力。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开齐开足体美劳教育课程,规划好体美劳教育课程内容,真正发挥体美劳教育的育人功能;其次,要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指导家长和学生开展体美劳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文章转自丨苏州教育

原创文章推荐



1.教育的底线与起点:一个微型调查引发的思考
2.2019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综述
3.“低起点”学生如何实现成绩的跨越式进步?——基于S市2016年、2018年初中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

精选热文推荐


1.劳动教育怎么做?世界各国的劳动课程一起来看!

2.朱永新:把难以触摸的“素养”,变成可以培养的“习惯”

3. 40名世界级教师的教学建议,超实用!

 

 

     


上一篇: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学习习惯越来越好--苏州发布2016年初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
下一篇:【心理健康】学业负担轻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