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召开了2020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表彰分享会,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作为优秀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学校在案例研究中的优秀经验。学校通过对监测报告的诊断分析,明确了自身改进方向,以三个案例研究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让不同校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成立于2005年,并于2009年与东港实验小学合并,成为一所一校三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星港学校小学部各校区的办学条件与生源背景等各不相同,这给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带来一定挑战。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提供的监测报告,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展诊断与改革提供了依据。以英语学科为例,2019年市监测数据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阅读”维度上,特别是“文段理解”这一指标上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再结合另外一个年级的区级质量监测数据发现,在学校的三个校区中,有一个校区在“文段理解”这一指标上与区域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结合监测数据诊断与学校实际情况,星港学校明确了问题与改进方向——校区教学质量不够均衡、学生水平发展不成体系;确定了教改目标——让不同校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围绕教改目标,瞄准改进方向,精准选取学科点位,并申报了3个优秀案例研究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教导处主任徐建介绍,围绕监测报告的数据,我们更新了教学设备,创新了多项的管理制度,从硬件和软件上为案例推进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学校分批次完成了所有教室安装触控一体机,每个校区也都建成了互动教室,实现了网络直播课、网络教研的常态化。三校区校本教研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学校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最新教学手段的微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学校还多次尝试融合课堂,利用互动教室,让三校区师生融于一堂,将多门学科融于一堂,实现了三校区同上一节课的资源共享与师生互动。
结合监测数据的反馈,学校实施了“强基固本”工程,围绕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打造了一至六年级学习基础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系统培养与过关性评价体系,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固本培元。以语文学科为例,针对学生古诗文和文学常识方面的积累不足,学校拟定“诵读”为长期的评价项目,同时,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素养发展要求,每个学年安排丰富的专项活动,来评价学生语文“积累”和“运用”的发展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助力。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教师吴振兴说,我们的“强基固本”采用的是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长线评价”采用的是“六级三星”制评比标准,按照年段标准评级、按照质量来评星,比如小学语文以诵读、数学以口算、英语以口语作为长线评价内容。“短线评价”采用的是“项目式活动”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要求,设计了不同的评价内容。后续我们还将设计“学力评价手册”,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帮助学生筑起一道扎实的基本功基座,促使学生多元、持续、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强基固本,提高学力”的目的。
为了帮助小学毕业生更好适应初中学习,学校开展了中小学衔接研究。语、数、英学科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和初中教师齐聚一堂、同题异构,开展课例研究。引入课堂观察量表工具,观察结果更精细。优化研讨形式,不仅关注最终的课例呈现,更关注课例的二次改进。专家引领把脉,邀请教研员或骨干名师参加活动。中小学教研组团队还各自围绕活动主题进行讲座,分享各自学段的要求和做法。活动结束,每位老师要写千字左右的体会。该项目不仅使得老师们更精准地把握了年段教学目标,更帮助老师们树立“把学生放在中央”的意识,实现变课堂为学堂的转变,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学期,学校把原有的各校区内备课组打通,每个学科、每个年级形成一个贯穿三校区的“大备课组”,为各校区之间的日常交流、研讨打造了平台。三校区的老师们结合各年级案例研究的推进,共享教育资源,共研教学问题。
“星港杯”教学大赛是我校传统的特色项目,学校每学期都会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举行教学竞赛。在案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丰富了比赛形式,组织了微课制作比赛、命题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为老师们业务发展提供磨炼的机会,也促进老师们对各学科案例研究的专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一系列改进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从学生的获奖情况来看,整个2020年度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竞赛共获奖4000多人次。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以语文学科为例,与2019年学校学生在“语文积累”这个维度上的数据相比,2020年学生在该维度上的各个指数得分均有所提升。
2020年是工业园区“适合教育创新年”,在案例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基于监测数据,以三学科案例研究为着力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前沿教学手段,融汇三校区资源优势,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不同校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