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惠娟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一、研究背景 2016~2019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市七年级学生连续四年在数学学科上学业表现优良。在2019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区域学科报告中,从我市七年级学生在数学监测卷中的能力维度得分来看,运用规则能力处于四项能力中最低位置,提升空间较大。 从2019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区域数学学科报告中关于典型例题的分析,看出我市七年级学生因数学阅读能力不强而导致在信息量较多的现实情境中学生灵活运用规则能力较弱。为此,2020年4月我市申报了题为《基于质量监测结果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的案例研究,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二、研究过程 (一)调查现状,分析研究问题 针对质量监测出现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强的问题,2020年2月我们对区域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对于数学阅读主要表现出四种倾向:一是碎片化的阅读,例如学生会读订阅的小数报或者是数学书、练习册上涉及的一些数学小知识,但是除此之外的专题阅读指导几乎没有涉及;二是对数学阅读“不想读”,认为数学不需要课外阅读,阅读是与数学无关的事;三是数学阅读“无能”,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把握关键字词句,不善于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间的语意转换,最终结果导致读不懂,不能把握阅读素材的核心知识;四是不善于向外界求助,学生面对数学阅读中不懂的地方,大部分倾向于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造成数学阅读困难的状况,很大程度源自学生的自身原因——基础知识不牢固和思维能力不强。 2.从教师层面看,一是从数学阅读的认知观方面分析,发现部分的数学教师将数学阅读狭隘的理解为只是阅读数学题目而已,数学阅读只是作为解题步骤的一部分,对于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不够重视甚至从未开展;二是从数学阅读的教学观展开分析,发现教师本身对于怎样开展数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缺乏一定的认识,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因此也就将数学阅读搁置;三是从数学阅读的知识观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教师更愿意让学生读精确的事实性材料,认为有的数学读物不能直接呈现数学知识概念的本质,所以不愿意开展数学阅读活动;四是从数学阅读的文化观方面分析,发现教师普遍对数学文化有所了解,苏教版数学课本上的“你知道吗”涵盖了较多的数学文化,但是没有引起教师重视,数学文化的阅读处于一种遮蔽干瘪的状态。 基于监测数据和所调查的阅读现状,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数学阅读需要师生共同挖掘数学阅读素材的内涵意蕴,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与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升数学理解能力,组织学生自主建构和内化阅读素材,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学科移情,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资源库,丰富阅读素材 构建课内、课外融通的小学生数学阅读内容体系。(1)用好数学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2)以教材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为板块,补充阅读市场上已经发行或师生自主创编的与教材知识点相匹配的数学绘本、数学家故事、数学史等阅读材料,形成适合本区域小学生阅读的系列数学阅读内容体系,以推进各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目标的达成;(3)构建了数学阅读导读微课资源库;(4)基于“书香阅读平台”,构建了数学整本书导读语音资源库,助推各年级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课堂导读,积累阅读方法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为了让学生换一种方式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用处,在数学阅读中开拓视野、启迪思考、陶冶情操,我们利用感知网校平台,开启了一至六年级数学阅读“空中课堂”,先后围绕数学阅读经验、方法、困惑,进行数学阅读课题组老师腾讯会议。课题组老师群策群力,一起为数学阅读“空中课堂”教学献计献策。 (四)课例研究,提升学生学习力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我们分学段、分领域着力研究数学阅读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围绕阅读主题展开课堂观察,反思课堂问题,初步探索出数学阅读三阶段:提取信息、数学建模、数学表达,形成一些典型课例。 三、研究收获 (一)促进了数学课堂的转型 实验学校教师从课例研究入手,根据不同的阅读素材,设计不同的阅读课,初步概括出数学阅读指导教学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