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测动态 > 监测运用
提升小学生英语词汇在语境中运用能力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6 19:41:46

作者丨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万里虹


      本案例是基于监测数据分析的跟进式实践研究,根据本区域内近几年组织的小学英语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同时结合苏州市初一新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反馈,诊断教学改进方向,使教学决策更加科学,稳步提高本区域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


1

监测数据分析与诊断

——

(一)苏州市监测数据反映:学生英语词汇在语境中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苏州市2016年质量监测数据反映出:本区域小学生英语水平在“内容维度”的“阅读指标”上“词汇表达”能力表现优势较弱、“词汇理解”能力优势不明显。(详见表1)

(二)园区问卷数据也反映出:本区域内不同小学的学生“词汇学习方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图所示:91和83学校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些良好的背单词方法,而66和63学校中还有相当部分学生背诵单词有困难,进而影响英语学习成效,需要老师加强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详见图1)


——


2

案例研究重点

——

     “没有语法,难以表述;没有词汇,无法表述。”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这样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斯科特•索恩伯里,2011)。人们常以所掌握的词汇量来表征一个人掌握外语的水平。因此,将“提升小学生英语词汇在语境中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作为近阶段研究重点,着重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词汇教学目标定位:需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形成序列、分层要求;

     2.词汇教学策略:需顺应英语语言属于“表音文字”的特点:音形意“三位一体”,并突出“高频词”( Sight Words)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3.词汇学习策略:需顺应学生认知规律: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记忆规律,遵循从感知→模仿→替换→运用的发展过程。


——


3

跟进改革创新举措

——

(一)梳理教材词汇,定位目标序列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标要求二级应学习600~700个单词,并列出了423个“基本词汇”,要求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其他200~300词”。


1.补充:教材中始终没有出现的“二级核心词汇”

    通过梳理所用教材词汇,并与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核心词汇”相比对,我们首先将核心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单元进行了标注,作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保底”词汇学习目标。

    通过梳理和比对,发现有下列20个课标“二级核心词汇”,并没有在我们所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这些词汇都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高频词”,是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的。


2.调整:根据学习需求调整词汇教学目标序列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但苏州市从地域发展需要和学生能力现状出发,从2007年起,要求一年级起始开设英语课。显然,课标中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与本地区小学的英语课程现状并不相符。本地区学生在升入三年级时,与省内其他地区学生使用相同的省编英语教材,但是,该教材预设的学习目标基础是零起点,因此急需根据学生实际英语学习需求,对学习目标序列化作深度重构。

    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一到六年级12册学生用书中,共出现1322个单词(词组)。三至六年级学生用书中,共出现了1185个单词(词组);一到二年级4册学生用书中,共出现了247个单词、70个词组;由此推算出:从一二年级到三至六年级,有180个左右的单词(词组)是重复的。

    单元的词汇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区分已学词汇和第一次出现的新授词汇;已学词汇中,需要区分哪些是学生经常用到的熟词,哪些是学生见过次数不多、容易遗忘的词。教学时做到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滚动复习,经常复现。


3.分层:“区本化”词汇序列目标分层实施

     确定词汇学习目标不仅要依据本地区英语课程情景,更要考虑班级实际情况。因此在梳理1到6年级园区小学生“词汇目标序列”的基础上,提出“核心词汇”“达标词汇”“拓展词汇”三个层次的词汇学习目标要求供不同学生“分阶段进阶”,来适应每个学生“i+1”的水平。


(二)创新词汇监测试题,导向英语教学

    首先研讨并确定了各年级词汇检测试卷命题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各年级词汇检测卷:含“词汇量测试卷”和“词汇运用测试卷”。以六A词汇卷为例:

     1.体现分层目标:“词汇量”测试卷,以“单词过关”的形式,设置了“三关”:反应三个梯度的词汇教学达标情况。测试评价不以具体分值进行衡量,而是以“我一共掌握了___个词汇。”来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词汇量以及努力方向。

     2.突出语境:“词汇运用能力”测试卷,检测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两个方面。包含六大题型

     题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20分)

     考查内容为6A四会词汇的语境运用。


     题二:用所给单词适当形式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考查内容为6A关于词性转换的重点语法知识。


     题三:根据语境(如句子上下文),英汉词组互译。(每空1分,共20分)

     词组“中译英”考查内容为对6A四会词汇的语境运用,即:填写词组完成句子;“英译中”考查内容为对6A三会词汇的理解,即:将英文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短语翻译成汉语。


     题四:翻译句子。(每空1分,共20分)

    考查内容为每单元语法部分的重点句型,个别词汇稍作变化。


     题五:根据图片及文字提示完成对话。(每空1分,共14分)

    考查内容为6A四会词汇。(包含2篇对话或短文)


     题六:写话。(6分)

     考查内容为6A中涉及的某一话题。

    测试形式:给出关键信息的提示,如图片、关键词、关键句等,学生进行简单地英语写作,不少于6个句子。


(三)顺应英语特点,优化教学策略

     1.运用语音规律教词汇。英语属于表音文字,单词的拼写和发音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比较、归类、迁移的方法,借助旧词学习新词,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读准单词发音,轻松记住单词拼写,树立学习自信心。

     2.运用英文构词法教词汇。英文有800个左右的词素——最小的语意单位(包括词根、词缀等),运用构词法规律教学新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词义,建构词汇网络、降低词汇学习难度。

    3.在语境中教词汇。词汇的表达,需要在语境中进行(语境可以是短语、句子、语段或语篇)。帮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接触词汇,才有利于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搭配、语用功能等,真正学到语言的运用。


(四)遵循认知规律,指导学习策略

 1.走好词汇学习的四个阶梯。

     词汇学习有四个层次:词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识知、模仿、替换运用的发展过程。

    识知:就是在词汇的呈现阶段呈现它的音、形、义。

    模仿:包括读音、升降调、词汇在句子中的发音等等。

    替换:是指学生能够将句子或词组中的一个部分替换成其它词汇进行表达。

    运用:是指在语境中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四个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推进,为了达到最后的熟练运用目的,就必须踏实地走好前面三步。


2.协同多种感官学习词汇。

     在学习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知或表达方式。例如:听、说、读、写、唱、游;全身心反应法;“五到”记忆法,暨“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手到”等。


3.运用记忆的规律抵抗遗忘。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力”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遗忘的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会忘得很快。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记得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在教学过后,有计划地多次滚动复现,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牢固掌握。


(五)研制“三单”,促进主动学习

1.课前预习单

    预习单的设计需突破两个难点:一要有趣味性;二不能太难,要寻找到学生力所能及的那个点。如在学习4B U5 Seasons时,星洲学校的张军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单:


2.课堂共习单

     课堂共习单可以利用课堂上的互动学习环境,发挥同伴合作的优势,互相激发思维,多渠道运用词汇、内化语言。还是以4B U5 Seasons为例,张军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共习单:


3.日常延习单

     日常延习单引导学生在语境表达中体悟词汇的正确用法。在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要与之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相联系,及时对混淆点比较辨析,加深印象。

——


4

阶段性成果

——

    对监测中反映出的薄弱学校进行了跟进式帮扶,组织了一系列网络与集中相结合的校本研训活动;优化词汇在语境中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明确各年级词汇教学目标序列,提高教师命题能力等。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实验学校的学生进步显著。以均分连年下滑的“64学校”为例,该校在2017年6月组织的全区质量监测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取得了明显提升。(详见图2)


    如图所示:“64”代表区内的某小学;201204-G6表示“2012年4月园区六年级英语调研成绩”,依次类推。该校12年调研成绩低于平均分5分左右、13年低于平均分12分左右、15年低于平均分15分左右,直到17年,下滑的抛物线终于得到大幅度回升。

     该学校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也比两年前得到了明显优化。(详见图3)

    如图所示:据前后两次问卷统计,“64”校在2015年只有60%的学生“记单词有好方法”;到2017年该项数据上升至78%。


    总之,随着教育数据的持续累积与深度挖掘,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突破了以往经验主导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学研究与课堂改进更加精准化,能够精准识别学校群体以及班级、学生个体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状态、存在的共性以及个性学习问题、学科能力优势与缺陷等,进而做出精准化的教学干预,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作者:万里虹

排版:ZL

※ 文章来源丨《教育新常态》总第16期2018年第4期

※ 《教育新常态》由苏州市教育评价学会   主办




上一篇: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有效运用优秀案例分享会助力教育发展
下一篇:太仓的桥——基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的梯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