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深入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56号)相关要求,现制定“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并印发你们,请各地认真学习贯彻。
一、目的意义
1.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是我省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旨在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教学改革创新活力,动员与组织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者,围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勇于改革、努力创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2.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就是要发挥课程作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国家部署,结合江苏实际,认真加以落实,努力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江苏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3.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是保持江苏基础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需要。2001年以来,我省根据教育部要求,有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改革目标还存在差距,地区间、学段间、学科间教学水平与质量还不平衡,应试教育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还比较陈旧。为此,我们需要集中全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江苏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
4.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和兄弟省市纷纷推出教学改革方案,期望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增强竞争力。这些都对我省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江苏基础教育水平。
二、目标任务
5.建立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新常态。通过“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引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者聚精会神、积极热情地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课程教学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前瞻性问题,形成“校校有教学改革项目,人人参与教学创新活动”的新局面,建立新的教学规范,使改革创新成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新常态。
6.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新项目。通过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开展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实验,发现和培育新的教学改革项目,不断形成新形势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江苏经验,在全省营造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教学改革新局面,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新成果。
7.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领军人才。通过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锻炼和培养教师,普遍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有进取意识、有创新能力、有教改成果的中青年领军人才,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主张、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在全省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和合理的人才梯队。
8.推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通过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有计划地在全省总结宣传推广教学改革成果,特别是全国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和省政府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项目,发挥获奖项目的辐射与孵化作用,促进既有成果的大面积应用,带动更多、更新、更好成果的不断出现,提升我省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
9.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要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强化研究,重点推进。各地各学校都要认真梳理和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落实改革措施,有效解决问题,使教学状况明显改观。
10.加强实践性直观教学改革。要加强实验性教学、体验性教学改革,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普遍开展原理演示的学具教具制作和比赛活动,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既做中学深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学中做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学具教具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促进教学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
11.建设江苏基础教育思想高地。在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学习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水平。特别要帮助中青年教学改革骨干,进一步总结提炼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和教育话语,力求理论有建树、思想有创新,不断丰富“苏派教育教学”思想内涵。
三、方法步骤
12.分层实施。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要制定并实施教学改革规划,层层发动、落实责任、各负其责、联动推进。省、市、县、校都要确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通过自主研究、专题调研、项目论证、观摩研讨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面上的教学改革。
13.典型引领。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改革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组织名师报告会、建立名师工作室、评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有计划地培养教学改革新人,推进面上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要继续加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数字化学习试点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工作,锤炼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14.项目推进。“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主要通过项目推进的方式进行。改革项目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的;可以是个人项目,也可以是集体项目,集体项目要有明确的领衔人。教学改革项目都要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周密的行动方案,并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反映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15.分步落实。本计划从2015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告一段落。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明确教学改革实施步骤,有计划、有指导、有保障、有督查,促进各项教学改革有序进行,层层落实。
四、保障措施
16.建立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各地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改革创新。要将学校组织教学改革实绩列入教育督导与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教师教学改革实绩纳入学校绩效考核的内容。在教师职称评审、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要将改革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认可。省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在此基础上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将形成制度。
17.扶持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15-2020年,按照“激发群体智慧,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思想高地,引领教育未来”的总体目标,设立江苏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经费,每年重点扶持30个左右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研究、经验推广、成果出版等。要通过项目资助,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确保成果达到有理论建树、有实践模式、有效能比析、有引领辐射的“四有”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确定改革项目,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努力为课程教学改革行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组织管理
18.加强对推进教学改革行动的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工作;围绕教学难题的瓶颈突破,亲自调查研究,抓规划、抓项目,抓落实;统筹现有教科研力量,充分发挥教科研部门和教育学会的作用,形成推进教学改革行动的指导合力。
19.规范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与指导。要制定改革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答辩、论证、评审活动。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加强重点改革项目的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组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与专题检查,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改革成果。省教育厅将制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指南、管理办法和扶持措施,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加强管理和指导。
20.加大教学改革宣传力度。各地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浓郁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改革新人能够脱颖而出,让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得到总结推广。要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与家长宣传学校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使学校教学改革获得多方支持。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切实加强教学改革典型的宣传,搭建教学改革重大成果展示平台,扩大改革新人在全省、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影响,努力促进我省课程教学改革水平的整体提升。
省教育厅
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