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州依托监测大数据,构建集团校学业质量常模,实现对集团校的精准诊断,并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引导集团校开展自主诊断和靶向改进, 全面助力集团化办学提质增效。2020年首次探索针对集团化办学的专项评估项目,以“现场督导式评估”和“基于数据实证评估”相结合的形式,为集团化办学持续高效运行创新赋能,推进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教育质量监测;监测大数据;集团化办学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苏州于2014年起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断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十三五”末,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教育集团215个,集团成员学校859所。2018年起,依托监测大数据,为苏州小学和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开展监测评估,助力集团化办学提质增效。
监测大数据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把高度精准的“刻度尺”, 可以帮助区域或学校找准位置、明确增量、 发现变化。为科学评估集团化办学效益,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中, 将集团校的所有学校当作一个小型的区域, 建立起集团校学业质量监测各项指标的常模, 并将这个小型的区域常模放到全市的所有学校中进行比较, 确立集团校在全市的相对位置,精准诊断集团校的优势与不足。而集团内的每所成员校都是这个小型区域中的样本,它们既可以在全市常模中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在集团校常模中进行比较分析,实现对集团内各成员校的精准诊断。2018年起,苏州开始发布集团校监测报告,全面分析集团校办学的整体情况和集团内各成员校的突出问题,为集团校提供精准的问题诊断。
在对集团校监测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部分集团校内部学生的学业发展不均衡,且学生学业相关因素的差异也较大。以图1为例,呈现了某集团校学业生态健康图谱,从集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本集团整体学业成绩较好,学生相关因素较好,但学业增值情况不佳。从集团内各成员校的情况来看,B69学校各科学业水平存在差异,主观幸福感、学习品质、教学支持三项指标相较其他学校较为突出;B68学校各科学业水平较为均衡,学习品质、教学支持和人际支持情况相较其他学校较弱,客观学业负担较重;B67整体相对均衡。
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是苏州推动区域、学校基于监测结果开展自主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解决了监测中心的专业监测与区域学校的实践改进两类责任主体的移交与配合的难题。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监测结果→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检验”的结果运用闭环。很多集团校积极参与监测结果运用案例研究,用监测数据诊断问题,从监测报告找出课题,开展基于监测大数据的自主诊断和靶向改进。
集团案例1: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共有四个校区, 每个校区均有独立的监测报告,集团领导将监测数据作为集团教育战略调整的基础性依据和推动教师自主改进的重要抓手。每年拿到监测报告,都会组织管理团队对比各校区监测报告中的数据, 逐项研讨,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确定各校区关注的重点, 定位各校区发展的关键点。
如集团数学组研读2018年监测报告中呈现的薄弱环节,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确立了“基于监测结果,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的案例研究项目。2018年至2020年,集团以名师领航,3~4名骨干老师协同,共同组建监测结果运用研究团队,先后申报了8个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案例研究项目,全面推进监测结果运用研究。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该集团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业成绩较2017年均增长了10~20分(全市均分500分),某些学科水平三以上学生比例达到了80.2%,说明学校学业质量达到了优质且均衡。
2020年该集团又从学科建设、学生发展和教师归属感三个角度提出自主改进的行动方案。如学生层面,着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学习负担等方面的数据,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通过对比同一年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数据,来定位和修正教育教学策略。教师层面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123633”工程,聚焦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规划教师成才进阶的不同阶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集团案例2: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教育集团是一个拥有一校三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各校区的办学条件与生源背景各不相同。2020年,集团领导结合监测报告的诊断分析与各校区的实际情况,找到了存在问题——校区教学质量不够均衡、学生水平发展不成体系;确定了改进目标——让不同校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采取了改进策略——三个校区分别选择语文、数学、英语一个学科领衔开展案例研究。
学校精准选取学科改进点开展案例研究。一是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学校分批次完成了所有教室安装触控一体机,每个校区都建成了互动教室,为各校区之间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校本教研打造了平台。二是推行“大备课组”模式。学校把原有的各校区内备课组打通,每个学科、每个年级形成一个贯穿三校区的“大备课组”,三校区的老师们结合案例研究的推进, 共享教育资源,共研教学问题。三是构建“双线评价”方式。“长线评价”采用的是“六级三星”制评比标准,按照年段标准来评级、按照质量来评星。“短线评价”采用的是“项目式活动”评价方式。
2020年,苏州首次探索了以“现场督导式评估”和“基于数据实证评估”为主要形式的集团化办学第三方专项评估项目。该项目以太仓市五个教育联盟为评估对象,全面了解三年来教育联盟建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办学成效的增值情况。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们充分利用苏州市教育督导、质量监测专家资源,组建了一支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专家、教科研专家、特级教师、名校长等在内的17人高层次评估专家团队,并给每个专家组配备了数据分析秘书,保障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高度结合。
专家团队依据发展性、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的评估原则,科学设计了《区域教育联盟发展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组织建设与引领”“课程共建与共享”“教师交流与发展”“办学成效”“特色打造”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0个评估要点。以“办学成效”为例,该指标共35分,下设二级指标包括“学校发展度”“学生发展度”“生态健康度”和“办学满意度”,每个二级指标后会有相应的评估要点,每个要点也均有不同的分值,具体指标见表2。
“现场督导式评估”主要是专家团队依据标准、依据程序,对各联盟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访谈、随堂听课等方式进行实地评估。“基于数据实证评估”环节,则是依托《2020年度太仓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剖析联盟内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学习生活表现及身心素养发展状况,呈现各联盟的教育生态和教师的身心及职业状况。同时,依托《 问卷调查数据报告》,分析教师、家长对联盟校办学成果及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认识及满意度。第三方评估专家团队围绕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将现场评估结果与数据分析报告两相结合,量质互证,全面研判, 形成客观、科学、公正的结论,并撰写联盟建设成效综合评估报告。
本次针对集团化办学的专项评估,是苏州依托监测大数据推进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为未来其他集团化办学专项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授权转自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5期
编辑丨周利
审核丨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