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于飞飞,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施部副主任
课外补习是指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进行的正规学校教育以外的补充性教育活动,也被称为“影子”教育。
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大力推行减负政策,中小学校提前放学,学生课后作业大幅减少,导致大量家庭和学生加入课外补习大军,学生竞争从校内蔓延到校外。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补习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学生参加补习规模已经超过1.37亿人次。面对如此大投入和大规模的补习现状,人们不禁要问,课外补习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为了探究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和人群特征,以及课外补习对学生身心成长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8年苏州市四市(区)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及相关因素监测数据,展开深入分析研究,以期为政府规范补习市场、维护教育公平,为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为家庭正确看待“补习热”、理性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苏州市四市(区)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6月实施,覆盖苏州市4个市(区)范围内全部小学(不含特教),采用学科抽测和相关因素全测的方式采集样本,共有189所小学的47399名学生参加监测。经过数据筛选和处理,采集有效数据46975份,有效回收率99.11%。
2.变量测量
除了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时间、补习原因以及补习类型外,本研究涉及的变量还包括学生性别、是否独生、户籍所在地、学校性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成绩、课业负担感受。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相应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处理。
1.课外补习的基本情况
(1)超四成学生参加课外补习
数据统计发现,五年级学生中有40.99%的人参加课外补习班。其中,15.85%的学生每周参加辅导班时间在2小时以内,有25.15%的学生每周参加辅导时间在2小时以上(详见表1)。可见,苏州市的小学阶段补习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2)超六成学生补习原因为“自己希望参加”
数据统计发现,超六成学生补习原因为“自己希望参加”,“父母希望参加”占比为35.75%,“老师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只占2.26%(详见表2)。可见,学生主动要求参加课外补习的人数居多。
(3)近一半的学生补习类型为“参加提高班”
数据统计发现,学生的课外补习类型中,选择“上提高班”的占49.65%,选择“上新课”的占26.37%,选择“补习旧课”的占23.99%(详见表3)。可见,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拔高”,其次是为了提前学习新课程知识。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参加补习不是为了补短腿,而是为了“拔高”和“超前学习”,这样可能会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
2.课外补习的人群特征
从不同类别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来看,女生参加补习人数占比高于男生0.48%;独生子女占比高于非独生子女13.50%;苏州市户籍学生占比高于非苏州市户籍学生19.78%;民办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占比高于公办学校学生22.68%,公办学校学生占比高于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28.28%;高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占比高于中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23.18%,中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占比高于低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21.38%(详见表4)。
导致独生子女、非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以及高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更高的原因可能是,这几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小,更加能够承担子女课外补习的费用。也说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子女参加课外补习的几率越大。方晨晨、胡咏梅等人的研究发现课外补习对于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这一现状可能加重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发展结果上的差异,带来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3.学生学业成绩越高,越倾向于参加课外补习
按照统计学上的一般划分标准,将学业成绩排前27%的学生群体划为高分组,排后27%的学生群体划为低分组,中间46%的学生群体划为中分组。计算三组学生群体内部各个补习时间的人数比例,结果显示:高分组学生中参加补习的人数占比最高,中分组次之,低分组最低,且呈现出“得分越高,补习时间越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学生学业成绩越高,越倾向于参加课外补习(详见表5)。
4.参加课外补习时间越长,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越重
计算不同补习情况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值,结果显示:除了每周补习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小于未参加补习的学生外,其他几个时间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均大于未参加补习的学生,并且补习时间越长,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越重。总体来看,未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值(1.61)低于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值(1.68)。可见,课外补习已经成为学生课业负担感受过重的原因之一,且呈现出“随着补习时间的增长,课业负担感受逐渐加重”的趋势(详见表6)。
课外补习虽然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感受,还可能干扰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师教学计划。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避免过度补习对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
1.从政府层面,要严格规范补习市场,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政府应完善教育培训市场法律法规,适时开展督导检查,正确引导、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机构,使其在补习内容、补习时间、补习方式等方面保持适度;第二,严禁公立学校在职教师在课外补习机构兼职,扩大教师工资的财政投入、增加教师收益,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以保障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第三,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尤其是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促进教育教学公平。
2.从学校层面,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首先,学校要对课外补习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真正原因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和家长给予恰当有效的引导;第二,学校应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改进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实现知识获取;第三,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学习援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各种提升平台和机会。
3.从家长层面,要理性看待、切忌盲目,合理安排孩子补习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补习这一问题,学生和家长应该保持理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到不盲目补习、不超负担补习,更不攀比补习。如果家长出于理性的考虑,决定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时间也不应当过长,过长的课外补习时间,不仅会影响学生睡眠状况和视力水平,更会增加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文章授权转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十期 39-42页。
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E-a/2016/04。
原创文章推荐
精选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