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分享
区域监测视角下家庭教育行为的数据分析 ——基于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家庭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6 19:29:07

作者丨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解问鼎


摘要为全面、准确地把握苏州教育质量的状况,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7年9月组织实施了全市第三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普遍喜欢阅读;有父母陪伴阅读的孩子学业成绩更好;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尊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最高;校内活动参与度越高,孩子学习成绩越好。监测也发现,平均一半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但是,并非辅导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就越好;过早参加课外辅导,学生学习计划性和主动性降低。基于对以上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思考,建议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能进一步丰富课外阅读,助力学业进步;科学看待课外辅导,形成减负合力;正视社会实践的价值,实现孩子全面发展。

关键词:苏州初中生;学业质量监测;监测数据;家庭教育


     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客观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开展教育评价监测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受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委托,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于2017年9月组织实施了全市第三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本文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探索家庭教育行为中,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既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和提升办学水平提供实证数据,也引导家长逐步树立“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家庭教育观,让监测引领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监测对象

     本次监测的年级包括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全市范围内共有157所初中经科学抽样成为样本校,其中初一学生42674名、初二学生33936名、初三学生30696名。


(二)监测内容

     本次监测通过对10个市(区)初中抽测,获取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学科的学业表现,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相关因素,以期全面了解苏州各区域初中学业质量状况、影响因素状况和作用机制。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

     本研究中,学生的总体学业水平以量尺分数的形式呈现,量尺分数是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采用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得到学生能力分数后再转换成的测验标准分数。量尺分数具有不受测试题目差异和题目难度影响的特点,从而使得同一年度中以及不同年度间完成不同题本的学生分数具有可比性。相关因素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相应变量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二、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监测数据,并与前两年监测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除在学生阅读方面有新发现外,在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方面也发现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分析挖掘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精准施策。

(一)学生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1.超过九成初中生都喜欢阅读

     监测数据显示,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选择非常喜欢阅读和比较喜欢阅读的比例分别是92.2%、91.7%、89.4%。整体来看,苏州初中生喜欢阅读的比例超过九成,而比较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阅读的初中生约占一成,这与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家长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见图1)。

图1  初中生喜欢阅读的占比情况


2.总体来说,苏州初中生越来越喜欢阅读

     对初中生非常喜欢阅读和比较喜欢阅读占比情况的统计,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喜爱阅读的程度,同时通过对不同年份同一年级学生喜爱阅读程度的比较,能够反映出各中小学校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初一学生非常喜欢阅读的比例是52.8%,比2015年初一学生增加了4.3个百分点(见图2)。同时2017年初二学生非常喜欢阅读和比较喜欢阅读的比例是91.7%,比2016年初二学生非常喜欢阅读和比较喜欢阅读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尤其是非常喜欢阅读的学生,2017年初二学生有49.6%都非常喜欢阅读,明显高于2016年初二学生的比例(见图3)。

图2  2016年初一与2015年初一学生非常喜欢阅读比重的比较

图3  2017年初二与2016年初二学生喜欢阅读情况的比较


     这一进步是基于前两年对初中学生阅读情况监测结果运用的成果。2015-2016年,苏州各区域、各学校所申报的监测结果运用的案例中,阅读案例有11个,2016-2017年仅阅读案例就有45个。苏州各中小学校基于每一年的监测结果,认真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也更加多样和丰富;同时,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关注和陪伴阅读也是苏州初中生阅读兴趣提高的重要原因。


3.学业成绩好的孩子普遍喜爱阅读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喜好与学业成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监测结果呈现出初中生的学业成绩随着阅读兴趣的降低而降低的特征(见图4),而非常喜欢阅读和比较喜欢阅读的初中生,各科学业成绩明显好于比较不喜欢阅读和非常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成绩(见图5)。

    对学生喜欢阅读的程度与语文学科学业成绩的分析发现,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得分最高,与非常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相比,语文成绩的分差均超过了75分(见图4)。

    以2017年初一学生为例,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成绩的平均得分最高。其中,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语文平均成绩519.3分,非常不喜欢阅读的孩子语文平均成绩438.6分,两者分差达到了80.7分(见图5)。

图4  喜欢阅读程度与语文学业表现比较

图5  2017年初一学生喜欢阅读程度与各科成绩比较


4.孩子每天阅读时间与学业成绩呈倒U型关系

    除阅读喜好外,监测还发现孩子平均每天阅读课外书或杂志时间的长短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整体来看,初中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与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科学四门课的学业成绩都呈倒U型趋势。

    以语文学科为例,初一、初二学生平均每天阅读1.5-2小时,语文成绩得分最高,初三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1.5小时以及1.5-2小时的时候,学生的语文成绩最好。但是不管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年级,平均每天阅读三小时以上,语文成绩都相应地降低(见图6)。显然,阅读时间过短的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差,但也并非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业成绩就越好,过长的阅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科学习时间。

图6 初中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与语文成绩的关系


(二)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情况以及辅导时间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1.平均一半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

对初中生的课外辅导情况统计显示,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比例分别是48.4%、60.5%、64.7%,即约有一半的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尤其是初三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最高(见图7)。

图7 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情况


2.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以自我要求和家长意愿为主

     数据统计发现,初中生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大多是家长要求以及学生自己希望参加,老师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很小,说明苏州各学校的教师们能够理性看待课外辅导,未对现在社会过热的课外辅导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随着年级增长,家长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在依次降低;初三学生自己希望参加课外辅导的比重有所上升(见图8)。

图8 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


3.并非辅导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就越好

     数据显示,12.1%的初三学生每周课外辅导超过6个小时、9.3%的初二学生每周课外辅导超过6小时、7.8%的初一学生每周课外辅导超过6小时(见图9)。但是,在对课外辅导时间与各科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并不是辅导时间越多,各科成绩越好。以初一学生为例,没有参加辅导的学生,平均科学成绩是493.9分,而每周辅导2小时以内的学生,平均科学成绩是486.7分,成绩并未明显提高,反而较低(见图10)。

图9  2017年初中生课外辅导每周超过6小时的比例

图10 初一学生每周辅导时间与科学成绩的关系


4.过早参加课外辅导,学生学习计划性和主动性降低

    监测结果显示,初一学生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随着课外辅导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尤其平均每周辅导6小时以上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计划性最低。由此可见,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过早的进行课外辅导,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计划性和学习主动性。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见图11)。

图11  初一学生学习计划性、主动性与课外辅导关系


5.学业心理压力与课外辅导时间正相关

    监测结果显示,初中生学习心理压力随着辅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均呈现课外辅导的时间越长,学生学习心理压力越大的现象。尤其是平均每周辅导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初中生,学习心理压力最大(见图12)。通过初中生学习心理压力高分组人数比可以看出,平均每周辅导6小时以上,学生心理压力在高分组所占人数比例最多,约是没有参加课外辅导学生的三倍(见图13)。

图12 初中生学业心理压力与课外辅导关系

图13 初中生学习心理压力高分组人数比例


(三)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1.有父母陪伴阅读的孩子学业成绩更好

    监测结果显示,父母经常陪伴孩子阅读,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各科成绩得分都最高,父母在家不阅读的孩子各科成绩得分最低。以数学学科为例,对父母在家不阅读、从不陪伴阅读、有时陪伴到经常陪伴阅读这四种情况分析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依次呈增长趋势(见图14)。

图14 父母陪伴阅读与孩子数学成绩的关系


2.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尊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最高

    根据2017年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显示,与学业成绩相关性最高的指标均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尊,其中初二、初三年级这三个指标相关性均排位靠前且基本稳定(见图15),其中,学习习惯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学习兴趣和自尊水平,这充分说明学习成绩好尤其需要学习习惯好!

图15 初中学生学习行为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将初中学生学业成绩按照前25%、25%-50%、50%-75%和75%-100%分为I、II、III、IV四个水平(见图16)。可以看出,学业成绩越好,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尊水平上的得分也越高,三个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

图16 初中I、II、III、IV水平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得分情况


3.校内活动参与度越高,孩子学习成绩越好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参与校内活动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成绩,因而不支持孩子过多参与校内活动。尤其是初三年级的学生,面对升学的负担,家长更不愿意让孩子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但是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校内活动参与度越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反而越好。以初三年级为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成绩都是随着校内活动参与度的升高而增加(见图17)。

图17 初三学生参与校内活动与各科成绩的关系


三、启示与建议


    监测的工具价值在于诊断预警,而终极目的在于改进提升。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帮助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观,进而改进教育行为共同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下三点是基于监测结果所得到的启示和建议。

(一)丰富课外阅读,助力学业进步

    通过监测发现,苏州初中生越来越喜欢阅读,这一进步离不开苏州各中小学校及家长的努力,值得肯定。同时,数据显示,学业成绩越好的孩子越喜爱阅读,每天的阅读时间也与学生的各科成绩密切相关,因而,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阅读,丰富孩子课外阅读的内容和阅读方式。但是,由于孩子每天阅读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的阅读时间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划。此外,有父母陪伴阅读的孩子学业成绩更好,这一监测结果启示我们:父母应主动地参与孩子的阅读之中,经常陪伴孩子阅读,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进一步助力学业的进步。

(二)科学看待补习,减轻课业负担

    本次监测数据显示,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课外补习的学生近一半,其中课外补习人数最多的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但是,并非辅导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就越好;过早参加课外辅导,学生学习计划性和主动性降低。因而,基于本次监测结果所反映的课外辅导问题,建议家长和学生正确看待课外补习,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新问题出现。家长要给学生创设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内容,与学校共同探索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正视社会实践,成就全面发展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专心学习才能提高成绩,因而不愿意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些与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事情。但是监测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一些校内外实践活动,或者为班级做些服务性、实践性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孩子成绩,反而会使孩子学习成绩更好。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积累丰富的实践体验。所以,父母应该正视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的价值,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拥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文章转自丨《教育新常态》总第15期2018年第3期

※《教育新常态》由苏州市教育评价学会   主办

图片来源丨网络

编辑:ZL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苏州市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的调研报告(一)
下一篇:博物馆课程综合测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