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
文
林
化
love
if i coule ,i surely would
六艺园林:传承苏州“好文化”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习生 王晓宇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记忆。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已经20年,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就成为教育者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苏州市第六中学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学校于2013年创建了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通过园林文化艺术课程,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多样化学习、多元发展,传承苏州园林文化。
>>>
一、“好文化”带来“好课程”
苏州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苏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文化。苏州园林作为吴中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素有“文人园林”的称号。苏州市第六中学地处著名的拙政园风景区,园林、故居、老街,学校在吴侬软语、评弹昆曲中滋养生息。校内许乃钊故居古朴典雅,科学楼、艺术楼等现代化的教育建筑与明清建筑、园林建筑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景色宜人。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古建资源,以及古典园林和吴文化的深厚底蕴,苏州六中于2013年创建了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挖掘园林文化艺术元素,找寻与园林文化元素或相近或延伸或交融的相关学科,开设了二十多门园林文化艺术课程。校内许乃钊故居经过校园景观改造,创设了具有鲜明苏州园林文化主题的场域环境,使学生徜徉于园林文化的校园中得到美学滋养。
一款清雅苏绣,一针一线,上下飞舞;一曲优美昆腔,低眉信手,顾盼生姿;一纸园林花窗,看光影迷离,雨打芭蕉······2017年10月10日,在师生的共同期待中,六中新一期的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开课了。园林课程以学生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调整、设置,最终确定了二十一门园林文化艺术体验性课程,分别为人文类课程:园林楹联、苏派文化、园林材质、园林花窗、园林植物、历史园林与园林历史、苏州园林的山水景观布局等;艺术类课程:昆曲、江南丝竹、园林摄影、篆刻、书法、园林写生、影视编导;实践类课程:园林导游、园林模型、苏绣、茶艺;拓展类课程:击剑、射箭、足球文化。
园林材质——园林里的化学魔法,化腐朽为奇迹;园林摄影——“以光线绘图”,一场光影的魔术;江南民歌——如同柳永的婉约词派,温婉细腻、含蓄优美······六中的园林课程与艺术课程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满足了更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搭建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平台。学生们在实践学习中提升了认知能力,在实际动手中感知园林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园林写生课上,同学们用画笔勾勒出美丽的园林画卷。在影视编剧课上,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拍,留下自己眼中的苏州,最美的六中。在茶艺课上,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茶艺知识,以善化人心;体验茶艺生活,以净化社会;研究茶艺美学,以美化生活;发扬茶艺精神,以文化世界。
二、“好课程”发展“好老师”
<<<
如果说“好文化”为“好课程”带来了典雅的艺术气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好老师”就是开展“好课程”的助推器。园林文化艺术课程采用校外专家型教师和校内骨干型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学校聘请了梅康、宋祖惠等十位苏州德艺双馨的名师大家来校授课,大师们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师生们的尊重和赞誉,他们带领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研习,在潜移默化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校内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喜欢园林、热爱艺术、富有探索创新精神。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潜心教研和教学,以自己的专业功力和教学水平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摄影班的程可遇说:“学校老师把摄影课程从教室搬到户外园林对我帮助很大,我渐渐发现,摄影是眼睛的朝圣,它对一切事物绝对忠实,在我眼里,园林之美是耦园里楼阁窗间的光影,是拙政园的琉璃梦境,是狮子林石船上的斑驳痕迹,我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外表寻找本质,愿摄影永远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不仅将知识传播给学生,还促进了自我潜能的发挥,给予了自身二次学习的机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学校宣传片《六艺园林》获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专题评比一等奖,园林文化艺术课程获江苏省校本课程案例评比三等奖,有五位教师的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八位教师的论文、课例在市级、省级、国家级获奖。并且园林课程校内校外老师们精诚协作,加强教研,积极编写园林校本教材,在原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编纂了《校园楹联》的教材。比如李老师的《植物与苏州园林文化》,不仅是一节生物课,把植物科学常识传播给学生;而且是一节艺术课,课程配以清雅的江南背景音乐、唯美的园林画面、精美的古诗典籍;更是一节民族文化的传承课和美育课,李老师借用“外相残败内育重生,来年新枝嫩叶焕然一新”的荷藕来隐喻苏州园林主人的隐、坚、傲之品质。
>>>
三、“好课程”引领“好学生”
园林文化艺术的“好课程”最终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为有内涵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好学生”是“好课程”的起点,也是终点。苏州市第六中学倡导“兴趣启学、自主促学、探究导学、思维深学、反思助学”,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实施基于学习基础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园林课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灵动多样的自主学习,呈现精彩课堂。此外,课程基地所在的学校明代古建群,拙政园、狮子林、耦园、平江路等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都成为茶道、速写、色彩、摄影等课程教学的生动课堂,学习场域的改变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园林文化中各具神韵的让人心醉的形式美,让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滋养浸润,在观察、实践和演练中感受文化的内涵,捕捉艺术的灵感,体验艺术智慧的触类旁通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多元开放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培育了自主探究精神和美学综合素养。高三9班的华家煜同学更是因为学习了园林摄影课程而成功转型,如今他已被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摄影专业录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园林文化
园林课程
学年末,学校组织课程基地进行学生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以合作表演(昆曲、江南丝竹)、科技小论文(园林生物、园林作文)、个人作品(刺绣、编导视频、篆刻、书法、摄影、速写、水彩、园林花窗、园林模型)等形式呈现,学生作品鲜活而灵动,获得了较强的满足感、成就感,学习兴趣陡增。期末学生调查问卷表明:这种自主选修形式深受学生欢迎,92%的学生表示对已学课程满意,愿意再次选修。88%的学生表示园林文化选修课堂和传统课堂具有不一样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
文化选修课程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小巧精致,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是一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活教材,是沟通古今中外的一扇窗口。“好文化”带来了“好课程”,“好课程”又发扬了“好文化”;“好老师”开展“好课程”,“好课程”发展了“好老师”;“好学生”参与“好课程”,“好课程”引领“好学生”。苏州的园林文化和六中的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渗透、相得映彰,谱得一曲绵延流长的江南小调。
苏州园林文化,在苏州的基础教育学校中生根发芽,在大师和教师的引领下,与时代结合,焕发新的活力,谱写出新的时代华章。
文字/王晓宇
责任编辑/XSZ
图片/源于网络
- END -
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
*文章转自I《教育新常态》总第16期2018年第四期
*《教育新常态》由苏州市教育评价学会 主办
WINTER IS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