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分享
实证引领 聚力改进 ——苏州工业园区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诊断改进工作
发布时间:2019-01-24 20:04:26





作者丨陈飞   苏州市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行动目标


    我们力求通过学业质量监测诊断工作的推进,强化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倡导基于实证的评价改革、推动问题导向的跟进改革,逐步完善“实证分析—问题诊断—改进优化”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引领学校改进管理、改进教学,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二、行动概览


1.六轮监测

    2015年起,小学率先尝试,先进行了学业监测实践探索。自2015年5月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方案》之后,采取“分段监测、缓步推进、聚焦问题、长线跟进”的思路,每年6月和12月,选取两门学科进行学业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监测,至今已经实施了6轮。

    2015年6月,监测四年级语文、六年级数学,问卷侧重分析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发展和课程管理。2015年12月,监测四年级英语、六年级体育,问卷侧重分析学习环境、男女生学习策略和教师发展。2016年6月,监测三年级语文、五年级美术,跟进男女生学习思维差异分析,问卷侧重学习氛围、学习策略、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2016年12月,监测六年级数学、五年级科学,问卷侧重教学管理、教育增量、男女差异和校园活动。2017年6月,基于核心素养,监测六年级英语、四年级德育,跟进教学策略导向分析,问卷侧重育人环境、师生信息素养、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策略。17年12月,监测六年级语文、四年级音乐,问卷侧重学习环境、课程建设、学业负担、阅读策略、教师发展等方面。

六轮监测反映出我们实践的思考方向:

    (1)全学科监测,保障全面发展。监测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科学、德育、音乐8门学科,几乎涵盖小学段的所有学科,较好地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

    (2)问卷诊断,保障科学质量观。没有问卷诊断的监测,是伪装的应试。六轮下来,我们的问卷诊断从最初的求全求广,到现在跟学业质量命题和园区教改重点进行铆合,求精求准求变。例如,2016年跟进男女生学习思维差异分析,2017年跟进教学策略导向和男女生高层次认知水平差异分析。每次问卷既有基于评价指标的守正,又有针对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动态调整的创新。六轮监测体现了从把脉学生能力,诊断学习策略,到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引领教育质量创新管理的过程。

2.“5+1”模型

   借助园区省级重大课改项目研究的推进,沈坚局长提炼出了“5+1”园区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模型。模型的“5”是:

    (1)基于问题、确立项目;

    (2)工具研发、实施监测;

    (3)数据分析、科学诊断;

    (4)明确方向、跟进改革;

    (5)指导督导、解决问题。

    模型的“+1”是:监测本身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这一模型在程序与环节上是闭合的,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回路,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的特质;在信息源与方法上是开放的,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具有齐抓共管和不断优化的特征。


三、行动举措


(一)设计科学的监测维度

    由学科教研员领衔,依据课程标准,自主研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各学科三级监测维度指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分A、B、C三个等级进行具体描述,其中美术学科监测维度的开发在国内属于首创。维度指标的设计和引领,实现了甄别向诊断、知识向能力、以成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身。

(二)实施规范的监测流程

    园区监测固定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开展,每次监测两门学科,样本学生从学籍库中随机抽取,相关年级的学科任课教师则全部参与问卷。监测年级和学科只提前一周向学校公布;单人单桌,校际交换监测;监测结果不对学校和学生进行排队,不公布信息,切实减轻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干扰以及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平台支撑的数据采集

   园区根据学业质量监测线下实际业务流程,通过优化整合提炼开发建设了“易加学习分析平台”,用于辅助考务管理、网上阅卷和监测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还可以对历次监测结果进行跟踪对比,实现了多角度多维度诊断的便捷功能。

(四)基于实证的诊断分析

    园区监测形成区级整体报告、分学科报告和校级报告,对学生各能力维度的表现进行科学分析和问题诊断。我们每学期均组织对学校教学管理者、学科教师和学校个体等不同层面的报告解读会,2016年起还组织了各校跟进式改革案例的征集评选,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改进。

四、行动收获


    六轮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感受到以下收获:

(一)强化了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由于我们的质量监测及跟进式研究,坚持“常态”诊断的科学理念和行动方式,监测学科从语、数、英逐步拓展到艺术、体育、科学、德育等学科,并且重视对影响学业质量的学生身心健康、学校教育管理、家庭教育文化、教师教育教学等相关因素的分析,体现了评价改革的时代性、监测全面质量的导向性、改进学习问题的诊断性,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校的归属感明显得到提升。2017年我们还将民办学校纳入常态监测,并采用在校幸福指数雷达图形式直观呈现,促使各校从整体上把握还需改进的方向。

(二)推广了基于数据的诊断方式

     “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诊断问题”的实证分析思路,促使教研员的理念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平时教研员们也常会用问卷的方式来帮助学校诊断教师发展、学生培养及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这种问题诊断方式如一股清流对学校和老师传统的“经验判断”进行了一次洗礼。不少学校和教师也养成基于数据采集的教学研究思维方式,如星港学校开展了校本学业质量实证诊断;二实小开展了基于实证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观察研究等。在17年苏州市质量监测结果运用案例立项中,园区小学积极申报,有9个立项,英语教研员万老师的监测结果运用被评为市一等奖。

(三)导向了教研教学行为的改进

    一是推进教学问题的深研究。各学科教研员聚焦核心问题,以主题研训、学科调研和培育学科联盟、骨干共同体为行动路径,深入推进了“教”与“评”的关键问题研究、作业评价的创新研究、课堂教学的主题研究等基于监测分析的教学改进研究。

     二是推进教师行动的新转变。2016年全区教师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人数比2015年监测高出近5个百分点。非开发区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优课、基本功竞赛等评比的获奖人数在稳步上升。

     三是推进教学管理的提效益。2017年监测跟踪数据显示,园区各小学课程建设普遍得到重视、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人文环境和谐融洽,学生对课程实施满意度指数较高,各区域学生对各类课程满意指数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

(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是整体质量均衡发展。16年的市全样本监测中,园区学生在学科成绩和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良好;区域监测数据表明,开发区和非开发区学校的合格率都较高,得分分布离散度较小,小学教育整体质量均衡发展成效明显。

     二是学习策略趋向科学,对学生上课、课后学习策略和运用调查表明,园区小学生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表现积极,有良好的复习和作业习惯;中年级乐于交流分享,高年级乐于自主探究,学习策略运用趋向科学。

     三是身心发展和谐健康。参照省市标准,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居市前列。

五、行动反思


   面对园区大规模、大班额的办学新常态,园区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任重道远。

    1.通过指标优化走向适合教育

    2017版高中新课标的颁布指明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如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分级阶梯课程,我们还应立足园区实际、园区问题,反思和优化评价指标,用科学评价助力“适合教育”在园区的探索和实践。

    2.关注差异诊断落实行动研究

    六轮监测,反映出园区各校之间存在生源师资不均衡,学校内涵发展不充分等差异。面对这些园区高位发展下的新矛盾,我们都应重视和研究这些差异,关注学情分析,倾听现实需求,以“解决一个问题,支起一个撬点,建起一支队伍”的思路,推动校本教研由“经验”向“实证”转型,扎扎实实地向课堂求实效,向课程求质量。

    3.从质量监控走向质量自觉

    我们还需要将“实证治理”进行到底,从区级“质量监控”走向校级“质量自觉”,创新校级多元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评价生态和学校评价文化,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走得更自信、更从容,促进园区教育内涵持续高位发展。

    4.重视成果运用创新研究路径

    我们这两年多的研究着力在草根化的实践探索,接下来的成果运用,需要反思一个研究的新路径,从实践走向理论,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专业素养,再从理论高度来反思与改进实践,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教研员队伍,带动一批有情怀的教学管理者,使园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机制变得更完善、更科学。

※文章转自丨《教育新常态》总第16期2018年第4期

※《教育新常态》由苏州市教育评价学会   主办


图片|网络

排版|ZL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下一篇: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名堂——破解老城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