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开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研制核心素养,用来指导教育实践,推动并实现教育和课程标准的转型——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完备性向注重学生素养水平转变,从传统的重视教学过程向重视学习结果转变,从注重构建各学科知识体系向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都是对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和品格的要求,而两者指导的范围不尽相同。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反映教育目标,用以指导课程和教学改革。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后制定的,可以直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评价。它是促进核心素养进入学科和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桥梁。
核心素养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是教学准备和实施的重要指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就是要用核心素养指导课程标准的修订,包括制定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规范内容标准——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来安排学科知识结构;提供机会标准——教学建议要以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目的;研制质量标准——结合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育评价。可见,建构学业质量标准是构建现代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促进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必然是相对宏观且宽泛的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则主要界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具体学科中的体现,直接反映了学生应达到的学业结果。在研制上,学业质量标准必须是根据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品格和能力要求,与课程领域所提供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而制定。所以,在功能上,由于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具操作意义,与学科教学连接得更加紧密,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的深度广度,更加直接地指导教育评价。
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核心素养建立的,是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引领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方向,为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提供指导。在这种关系下,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发挥核心素养指导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还能够有力地指导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更好地发挥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首先,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和教学,在教育评价领域落地。核心素养明确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宏观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规定,核心素养可以用来指导教育教学评价,但如果直接拿核心素养的内容来进行教育评价,在操作和实施上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学业质量标准起到了连接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具体考试评价实施的桥梁作用。有了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哪些内容要教到什么程度,要在具体学科知识领域中培养学生哪些学科能力和素养;有了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评价能够更好体现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考查,促进核心素养在教育评价领域落地。
其次,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在学业质量标准当中,指导教学评价更加有力。因为有核心素养作为指导,学业质量标准不同于基于学科内容建立的表现标准;后者是在学科内容标准确定后根据大规模测验的结果制定的,而前者是基于细化了的学生核心素养制定的。我国多年课程改革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完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已经发布,学业质量标准将学科的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的质量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和教育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之中,还有助于促进评价打破学科内容限制,实现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在这样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下,教育评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良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辛涛,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责编:x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