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质量监测
4个关键词,了解教育质量监测的现代化趋势
发布时间:2017-01-03 16:14:52

 趋势一 

 

学业水平不是唯一指标

 

学习成绩评价已经不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教委在2011年就推出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下发《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绿色指标成功引导了评价变革的理念,一大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研究开始出现,例如学习基础素养、创新素养,这些指标都是围绕教育发展当中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被学业所掩盖的问题。

 

不同学校通过对这些维度的关注,来解决区域或者校本的实际问题,从而了解学业质量的客观情况。

 

这种评估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学生某些方面的分析 ,最终来评估学校的发展绩效,这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同时,由于这种评价不再是只关注语数外,而且帮助教育者“兴趣点转移”,对于减负导向也有极大的利处。

 

趋势二

指标构建的重心下移

 

区本化的教育质量监测可以在宏观层面达成部分统一,释放政策信号,结合区域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目标,对区内的学校与教师发展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由于每个学校的自身特色、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现实情况不同,要衡量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没有达成,惟有通过构建校本指标体系来评价。因此,指标构建的重心开始下移,从而帮助学校聚焦自己的实际问题。

 

随着指标构建的重心下移,越来越个性化的指标构建开始出现。 


例如之前提到的“绿色指标”,在该指标出现后,许多区域开始思考自己的评价改革方向,由此激发了区域改革的能动性,一些区域很快付诸行动,构建区本化指标。同时,一部分理念先进的学校也开始结合自身理念和特色建构校本化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投身于这一改革热潮的,更多的并不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牛校”——因为“牛校”们是传统评价模式的受益者,改革动力弱。而那些“普通学校”、“家门口的好学校”则更强烈渴望得到认可,更希望在指标体系上有重大变革。

 

站在改革的洪流前,我们有理由相信,评价的改革,必将塑造出一批新标准下的伟大学校,极大地冲击现有的学校等级序列。

 

趋势三

测试工具是亮点

 

信息化信息化测试所有计分由计算机完成,不需要人工主观判断,测试后台会记录下答题的时间点,答题轨迹,修改的痕迹等等过程性信息

 

其次,信息化测试可以大量采集数据。这就保证了信息化测试可以多区域、多学校、多个体同时进行测试,每个群体的测试数据将会存储在云端。众多个体数据汇聚在一起组成群体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出这个群体的发展特点,从而为群体的教育服务提供支持。

324.webp.jpg

再次,信息化测试可以让测试呈现更加生动。测试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呈现,例如音频、视频、文字,测试形式可以游戏化、情境化,与传统的纸笔测试相比,信息化测试让学生的体验更加轻松,无压力。

 

最后,信息化测试的效率更高,我们发现在思来氏的实践中,中大班以上的幼儿一般可以独立完成人机对话的测量,不需要教师守候指导,这相比传统测试大大节省了测量的人力成本,效率更高。

 

游戏化:测试题目更加有趣和生活化,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更加贴近,重点是可以导向教育者关注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针对知识的评价。

 

情境化:通过现场情景任务测试,可以考察学生在操作任务中的综合能力。闯关式的情景任务让学生探索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可以展现多方面的潜能。

 

  趋势四

数据解读和应用是关键

 

常见以下3种最为常规的分析视角:

 

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关键。主要包括学校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做了哪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工作,对学生发展的贡献有多大。


因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课程建设质量、以及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一个区域教育的发展质量,可以从区域整体发展来看。而比较一所学校在区域中的教育质量,可以从区域中学校的发展水平来衡量。

 

12313.webp.jpg

教育均衡度:长久以来,在“平均分”比较的传统思维下,一个学校好不好,更多是受“平均水平”的影响。但事实上,要分析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但要看“平均水平”,更要关注“内部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学校的整体“高分”是否以部分学生的“牺牲”为代价的?如果均衡度很低,那么高的“平均分”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隐患。

 

教育发展增量:在经济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指标:增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如果我们把一年级入学前的学科评价和体质发展作为教育起点,那到了四年级,学业和体质发展与一年级的差值就是四年的发展增量。

23123123123.webp.jpg

 

  由上图可见:

 ● 一年级和四年级相比学生体质校际均衡度提高,梯度差异变小

● A、B学校体质增量明显,体育课程实施质量有成效

 

教育的增量可以看出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因为,如果都只通过统一的标尺对学业质量进行监测,对生源不佳的学校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评价学校作为时,“增量”这个指标就尤为重要了。

 

综上不难发现,现如今的“教育质量”,不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评估”的事情,其更多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估,进而了解学校水平”。

 

(责编:xwd)

 

 

 


上一篇:用监测把质量“脉搏”
下一篇: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习质量、德育状况监测测试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