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与“学”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重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新样态,5月14日,由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办、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苏州市中小学“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教学展示研修活动(初中组)在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珠江路校区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苏州市中小学第三批“数据分析师”培养工程初中组学员和苏州各县市区部分骨干教师以近三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典型例题为载体进行专题授课,上课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生物五门学科,上课教师达29人。活动还邀请了10位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对课程进行点评与指导,并围绕活动主题和上课情况开展专题讲座。此外,来自各县市区的100余位初中骨干教师也来到上课现场进行了观摩与交流。
上午,来自苏州各区域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五门学科29位骨干教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理念,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01 语文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的王婷婷老师执教了《他的奋斗与毁灭——重读经典<骆驼祥子>》,王老师带领学生关注祥子的评价、祥子的命运、祥子的变化等多个角度在文本中深入浅出。学生以小组比拼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走进课堂。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教师激情亢奋。在读中学、在做中品、在研中思,有力地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创新。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包润熙老师执教了《以创意写作走出内隐的迷宫》。课前的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情景剧本和手帐日记的形式探究蛤蟆先生的内心深处。课上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探寻内隐情感的表达方法。在“求真向上”的理念中,结合最新的中外作文题材,师生完成了一趟创意写作的疗愈之旅……
苏州市立达中学邹佳妮老师通过设置情境任务:学生制作《万物乾坤》文物集,引导学生对ChatGpt生成的多友鼎的介绍进行评价、对“唐代侍女俑”的介绍进行完善。还以学生创作小诗来体味人工智能的人文性。用新颖的设计思路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化。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王丽娟老师的《情境:从“解题”到“解决生活问题”》,紧密围绕监测案例、立足本校特色,创设“诗意农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为农场各功能区命名”、“创作并修改解说词”等任务中形成并细化量表维度,深度促进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发生。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韩嘉旭老师执教了《解密年俗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带领同学们化身“年俗文化推荐官”,在文本、知识视频中了解年俗文化,解读年俗文化中体现的“感恩”“敬畏”“崇和”“仁爱”的丰富深刻内涵。通过热烈的辩论,探究年俗传承的意义,并讨论如何传承。同学们在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张静老师以《千篇一律总关情——文学类文本情感题解题技巧》为主题,整节课强化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关联性。首先,建立了评与教的勾连,实现了从试题到话题,从评价内容到教学内容,从考材到教材的转变;其次,建立了评与学之间的勾连,让学生在评中学;最后,建立了试题隐含相关方的勾连。将创作者、出题者、答题者和阅卷者四个身份融为一体,这不单纯是一节习题讲解课,更是一节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典型课。
02 数学
常熟常清中学钱欢老师执教了《三角形中线与图形面积》。钱老师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出中线具有平分面积的特性,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自主探究画分割线平分三角形面积、四边形面积。其间引入的平行线间等积变换、化归等数学思想也充分体现了钱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心的教学设计。
太仓市良辅中学王艳老师执教的《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断变式,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解决动点问题,带领学生经历“化静为动”,“以静制动”的过程,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吴江区汾湖实验初中王金东老师执教的《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实践操作,让动点抽象问题变得更为直观,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四边形中的动点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唐婷颖老师从如何利用一张A4纸折出一个60°角的问题出发,带领学生从实践动手中探索本节课折纸中的等边三角形模型,从建立模型,到分析模型,然后结合视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条纸折出翻转六边形,从而运用模型,最后课堂小结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杨石波老师执教了《眼中有形,心中有数》,杨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台灯,抽象成数学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图形的改变导致数量关系发生改变,在变化中杨老师带领同学们将初中阶段所需要学习的基本图形串联了起来,让同学体会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刘引老师带领学生“打开数据之门,感受‘幂’的运算魅力”,刘老师亲和而不失幽默地和学生一起探究并感受了幂的运算魅力。通过探究式学习给予了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幂再认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课堂内容丰富,氛围活跃。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的唐丽老师执教了《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唐老师通过生活情境,得出一线两点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线段最短的基本模式,通过例题变化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行总结不同类型的题型可以通过对称、平移转化为一线两点的最值问题的基本模式。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逻辑思维。
苏州市振华中学刘星辰老师执教了《截长补短探几何》。刘老师以曹冲称象的情节引入,提炼出截长补短的问题本质,通过典型例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构建出截长补短的概念本质,并作系列变式进行类比推导,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掌握截长补短的内核与外延,并能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得到灵活运用。
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安弘毅老师执教的《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我们身边的一次函数》,紧紧围绕新课标中的“三会”展开,重点带领学生突破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指导学生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从刑侦探秘、对号入座、尺码教学等情境中,揭示一次函数的数学意义。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施秋荣老师执教的《线段最值问题的再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线段的最值问题”三种基本模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融合跨学科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引领学生探索数学本质。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江卫军老师执教的《模型解读,视角拓展,实例探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再研究》,从实际问题情境引入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紧接着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图形性质以及本质特征,再从两道典型立体当中归纳出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的一般解题思路,最后从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化到直角三角形,解题思路由构全等一般化到构相似的拓展。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崔馨予老师执教的《折出角度,纸引方向》,首先通过一段充满趣味性的折纸视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接着带领学生动手折纸画图得出特殊角,并尝试着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所得发现,最后带领同学运用发现的结论去解决一道中考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03 英语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张惠敏老师执教了阅读课 《Explore the cohesion in reading texts》。张老师以food为中心词,围绕the choice of food, the digestion of food, the meaning of food这条主线,在聚焦语言能力运用培养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在教学读文本的过程中,张老师也同时渗透了阅读技巧的教学,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如何运用连词连接、指代、词汇复现、词义搭配解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和体会。
苏州外国语学校汪林珊老师执教的《Analysis and Insights on Picture-based Test Questions》,围绕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仔细观察图片来获得信息并转化成有效信息。本节课开头进行了一个颇有趣味的text pk pictures的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接着分别从pictures in listening, pictures in expressing, pictures in matching, pictures in speaking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学到observe and predict, summarize and relate, search and connect,整节课生动活泼,汪老师逐层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穿插讲解技巧,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苏州市景范中学顾吟声老师执教课外阅读《The power of giving》。顾老师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引出volunteers的主题,接着从What volunteers give和Why volunteers give两条线出发,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涵盖听、说、读、写不同练习,让学生对volunteers以及voluntary work有了近一步的认识,同时授予学生多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伍清凌老师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的看图写作课程。伍老师以阅读表达题型为支撑,六张图分别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的不同主题,通过in→behind→beyond the picture等有层次的活动设置,激发学生read、think以及express,辅之以必要的tips,助力学生进阶。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教育集团吉源源老师执教了《Learn to express properly in task-based reading》。吉老师先从师生互相了解需要问问题和表达入手,向学生说明了“express properly (恰当表达)” 的重要性。再以监测中的典型例题和精选例题为例,向学生介绍了阅读表达题型答题方法2A methods中的技巧和关键,为学生解答此类题型和真实生活交际打下基础。
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的吴雨婷老师执教了《Sweet Home--Alice’s Growth Album》。吴老师用绘本上的全家福照片导入,最终又以一首关于“家”的诗结束,首尾呼应。课堂上,吴老师语气温和亲切,运用图文加提问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
04 生物
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李冬辉执教《巧妙的“空气种菜法”》,李老师利用天竺葵遮光实验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光照,得出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将光合作用的原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另外,利用不同的培养液种植青菜,探究了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最后小组合作制作了空气种菜模型,理论结合实践,活动丰富兼具趣味性,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苏君菊老师执教《人体内的细菌——幽门螺杆菌》,苏老师先以超轻黏土制作幽门螺杆菌模型的活动,让学生在互评中了解其形态特征,然后引领学生跟着科学家的脚步,沿着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史,领悟科学探究的精神。
苏州学府中学的周月老师执教《星辰大海,天上人间》,引导学生探索无土栽培技术。周老师以神舟18号空间站里的“小菜园”引入,介绍无土栽培,包括水培,基培,雾培等多种形式。周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贴图等活动,促使学生对光合作用和植物根的吸收原理进一步掌握。最后小组合作,利用材料,自制雾培装置,实现空气种菜,学以致用。
05 物理
张家港实验学校朱蒙蒙老师执教了《明“点”理“线”,破解“力与运动”》,朱老师的整节课用一个苹果进行串联,从受力分析到运动的过程,最后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蹦极和嫦娥六号等力学中的现实情况,中间还穿插了树形和网状结构的复习整理,课堂思路清晰连贯,学生讨论热烈高效,是一节非常精彩的物理课。
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汤晶晶老师执教了《水的“前世今生”》,汤老师以小华同学一家选择合适的天气从苏州出发回老家作为情境展开,研究了苏州和老家的天气预报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并分析了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同学们随后通过分组实验利用干冰和水体验了水的“前世今生”,实验妙趣横生,最后汤老师带领同学一起欣赏了中国四季美丽的景观。
下午,专家、老师们分学科进行交流研讨,专家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与指导,并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做了学科教学的微讲座。
苏州高新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吕新平专家从评价量表、创设情境、师生互评、评教勾连等维度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通过实际课例阐释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为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践指出了破局的关键。
苏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钱建江专家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从阅读层级、课堂创新、评价主体多元化等角度,针对课堂实施的效果加以点评,并做了微讲座,为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指引了更加明晰的教学方向。
张家港教师发展中心丁祖元专家就钱欢、王艳、王金东老师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刻点评,他认为教学要让试题走进课堂,加深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把典型试题的亮点、特点与平时的试题的异同讲清讲透,包括得分失分、命题人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面问题就可以深化再研究充实到课堂。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提出问题。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张晓东专家分别点评了唐婷颖、杨石波和刘引三位教师的课,赞扬了三位教师的课堂从实际情境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并提出了问题:如何基于考试、素养、学科角度,思考数学教学?引起了现场的老师思考。
太仓市陆渡中学校长龚辉专家就唐丽、刘星辰和安弘毅三位老师的课进行深入点评,并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首先需要高质量的命题,命题需要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要有育人导向的命题,并且可以在命题过程进行跨学科融合。其次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不仅关注题目是否做对,也要关注是否积极参与。
苏州高新区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刘志昂专家就施秋荣、江卫军、崔馨予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深刻点评,他认为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几何问题要回归几何教学的本质,要关注几何图形要素的特殊化,关注图形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联,要追寻学生思维的起点,多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胡明专家针对新课程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解构说明和实践阐释。胡主任指出,教学评的一致性需体现在内容、深度、广度三大方面,落实重点在于依标教学、依标测评、依标教研。
苏州高新区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刘菁健专家做了一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测试与其反拨效应》的微讲座,并对今天的三节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刘老师解读了PISA2025年对外语技能测评三项内容:流利阅读、信息获取和文本理解,它们与《2022新课标》的要求一致,这给英语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的方向——教学和测试都指向了学生的语用发展和对学生解决真实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罗明专家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堂实验设计新颖;活动评价到位;师生关系和谐;模型运用巧妙;跨学科融合合理。
结合此次活动和多年研究经验,罗明专家还做了题为《例谈情境与项目学习促进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讲座。罗老师结合精心设计的检测例题,从情境设置、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三个方面指导参会教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后,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丁志锋也对在场教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经常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创新优化教材实验设计,尝试开发初中生物实验优化教程。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的薛钰康专家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精心设计,均表现出基于数据,围绕课标目标要求,实施精准教学的特点,并各具特色;朱老师的课堂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汤老师的课体现了跨学科实践的积极尝试。薛老师做了题为《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再思考》的专题讲座,向与会老师指出“教学评一致性”规范了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行为,“教学评一体化”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校有效教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明作为数据分析师,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教师,一定要知道数据的价值。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即时评价,用数据支撑教学,惠及全体学生。
本次“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教学展示活动将监测结果运用与学校教学改革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监测试题对教学改革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老师们用自己的课堂教学诠释着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与不懈追求,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的碰撞,专家点评和微讲座更是照亮了老师们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