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论文分享
居家学习模式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支持状况及影响分析 ——基于全国五省六市(区)37315名家长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7-09 15:50:50

 

 

作者:陆云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估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摘要

    为了解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期间,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支持和影响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对策建议,研究通过对全国五省六市37315名中小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这个特殊阶段的教育期望比较多元,较偏重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科知识的巩固提升;各学段家长不同程度地扮演着孩子居家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行为的监督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角色;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情况要显著好于隔代陪伴和无人陪伴的孩子,家庭支持性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习情况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的家庭支持方式对学生学情存在显著影响。建议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切实履行育人职责;加强家校沟通协作,发挥家校共育合力;完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关键词:居家学习;家庭教育;中小学生;教育支持

 

 

   

研究背景

 

2020年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亿万师生健康,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随后,全国各地、各校积极响应,迅速开启了集“在家+网络+自主+泛在”于一体的居家学习新模式,使家庭成为教育的主场,家长成为教育的主角,扮演起孩子学习的支持者、监督者、教育者等角色。同时,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长期居家的不自由感、线上学习的不适应和家长教育能力的局限等问题,也打破了家庭教育的舒适区,给家长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何帮助家长将“危机”转化为“契机”,更好地胜任家庭教育职责,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保障“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工作更加有序、高质地开展,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合作联动,于2月10日至24日的两周时间内,对全国五省六市(区)37315名家长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梳理出居家学习期间的家庭教育支持状况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关系,以期为提升学生居家学习的质效、促进家校合作共育、构建家庭教育支撑体系提供启发和借鉴。

 

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历经实施方案拟定、调查指标研制、调查工具研发、多轮次打磨与修订、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过程。调查问卷各项量化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国东西部五省六市部分区域内抽取了10%的家长参与了本次调查。经过数据清理后,共计有效参与家长数37315名。其中小学生家长14479名,占38.8%;初中学生家长16003名,占42.9%;高中学生家长6833名,占18.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调研组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和家长访谈信息,进行了多轮集中讨论、修改和审校工作,最终开发了《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状况家长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家庭基础信息、教育理念、学习环境、教育支持、学生学习、总体感受与评价等维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了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

 

调研结果与分析

 

研究主要从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角色扮演情况和家庭教育支持及影响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家庭教育在疫情期间对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支持和影响情况。

 

(一)家庭教育理念分析

 

家庭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方式方法,决定着教育方向,也决定了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质量。调查可知,家长对孩子在目前居家学习这个特殊阶段的教育期望比较多元,各学段均有超七成的家长最希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小学生家长的这一期望尤为强烈(81.8%)。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对于巩固提升学科知识的期望逐步提高,对广泛学习兴趣培养的期望逐步降低。此外,各学段家长普遍对孩子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身体素质的增强关注度不够(见表1)

 

 

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课程有多样化的需求,各学段均有超七成的家长比较偏重学校文化课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对音、体、美等兴趣类课程和劳动、科技等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显著降低。此外,各学段均有约五成的家长表示孩子需学习有关疫情防控的生命教育、公共安全和心理健康等专项课程,这部分家长已意识到了战“疫”教育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夯实学生的生命教育、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取向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家长角色扮演情况分析

 

居家学习期间,家庭教育从幕后转向台前,家长能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扮演好“一线”教育者的角色、履行好教育职责可能直接决定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家长在居家学习期间的角色扮演情况分析如下:

 

1.学习环境的创造者


学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居家学习期间,学生从学校的集体学习环境回到了家庭中的个体学习环境,此时家庭学习空间、设备、心理等学习环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可知,受疫情影响的延期开学期间,超九成(90.3%)的家庭中有家长居家陪伴孩子学习,主要陪伴者是孩子母亲,占比达62%。家中无人陪伴的比例随孩子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小学、初中、高中段分别占5.1%、11.1%、16.0%。八成(80.3%)的家庭为孩子提供了相对安静和独立的居家学习空间;几乎所有家庭(99.4%)均具备支持孩子居家线上学习的硬件设施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电视机、手机等,超五成的家庭拥有至少两种线上学习的设备;约五成(49.7%)的学生家长表示给予了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

 

2.学习内容的设计者


居家学习为调整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加强基于生活的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教育资源支持、规划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如表2所示,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的支持比较全面、多样和深入,均积极参与预习辅导、资源支持、作业检查等环节,配合孩子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此外,各学段家长也给孩子安排了丰富、多元的居家学习活动,主要以观看书籍影视(68.6%)、家务劳动(62.8%)、体育锻炼(61.7%)为主,小学段家长安排的艺术学习(26.3%)和综合实践活动(38.8%)相对较多。家长平均每天给孩子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约2.6小时。

 

 

3.学习行为的监督者


实践证明,有监督的学习行为,往往更高效。居家学习模式下,学校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硬性约束降低了,对学生的观察、提醒、监督、管理等职责一定程度上落到了家长身上。

 

调查可知,总体约68.1%的家长已意识到居家学习阶段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控能力的重要性,有超六成(66.1%)的家长对孩子进行了“学习行为的管理与监督”。经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和初中学生家长“学习行为管理与监督”上的参与度显著高于高中学生家长(χ2=39.84, P<0.001)。

 

4.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评价对学生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为主体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活动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1]。当前,尽管学校安排了线上批阅和辅导,但始终缺乏线下及时高效的互动反馈,此时,家长作为学习评价者切不可缺席。

 

调查可知,虽然仅12.8%的家长已意识到了居家学习可能会带来“学校学习反馈和评价不足”的问题,但有超半数(54.2%)的学生家长会自觉参与学生作业检查、学习行为和效果反馈评价等。经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学段家长在“作业检查与批改”上的参与率存在显著差异(χ2=4610.79, P<0.001),小学、初中、高中家长分别占72.3%、51.1%、23.2%。

 

(三)家庭教育支持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分析

 

疫情期间,家庭成为孩子居家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陪伴人员、学习环境和支持方式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1.家庭陪伴人员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析


不同时代背景、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的家庭成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学习表现。研究将家庭陪伴人员的身份作为自变量,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见表3)。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家庭学习陪伴者不同,学生在学习计划执行情况(F=171.561,P<0.001)、学习行为习惯(F=171.561,P<0.001)、学习效果(F=171.561,P<0.001)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LSD)可知:有父母亲陪伴的孩子学习表现要显著好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陪伴的孩子,有人陪伴的孩子学习表现均显著好于无人陪伴的孩子。

 

 

2.家庭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分析


将学生居家学习环境划分为空间环境、资源设备、心理环境等三类,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学生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效果与家庭学习空间、资源设备、心理方面的支持性环境因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学习环境各维度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相关性较大。

 

3.家庭支持方式与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分析


已有调查发现,相较于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学习支持与介入方式更能影响子女学习效果[2]。本研究以家长在学生学业学习和生活实践方面的重视、参与和支持程度得分为聚类标准,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经过多次聚类与质量评估,家长支持方式最终被划分为四类,分别命名为“学业型”“生活型”“兼顾型”“放任型”。“学业型”家长偏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对生活实践方面支持度相对低,占41.32%;“生活型”家长偏重孩子生活实践,对学业学习的支持度相对较低,占15.27%;“兼顾型”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学习和生活实践均比较支持,占40.51%;“放任型”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均不管不顾,占2.9%。

 

将家庭支持方式作为自变量,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家庭支持方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计划执行情况(F=15.05,P<0.001)、学习行为习惯(F=9.34,P<0.001)、学习效果(F=5.89,P<0.01)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具体分析可知,采取学业型模式家庭,其孩子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较好;采取生活型模式的家长,其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好;采取兼顾型模式的家庭,其孩子的居家学习效果最好;采取放任型模式的家庭,其孩子各方面的学习表现都最差。

 

 

结论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面临突如其来的挑战,家长纷纷承担起“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责任,不同程度地扮演起学生居家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行为的监督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角色,但仍有不少家长似乎尚未做好承担这份责任的准备,家长教育理念、履职情况和支持方式存在“结构性缺陷”。因此,为弥补家庭教育缺位、纠正教育理念偏差、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庭、学校、社会等均需作出改进:

 

(一)家长应营造良好居家学习环境,切实履行育人职责

 

人工智能时代,居家学习成为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长久学习形态,家庭将成为全人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家长教育能力、家庭教育质量将直接决定孩子在未来发展的竞争力。首先,家长应主动承担起育人主体职责,充分扮演好“助教”“沟通者”的角色,按照“五育并举”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重智轻德”“重学业轻生活”等倾向,让教育更好地回归生活。其次,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良情绪,培养孩子兴趣、建立学习规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要遴选优质学习资源,科学安排居家学习课程。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抓住特殊事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参与家务劳动、开展课外阅读、养成规律作息。最后,家长要提升自身家庭教育能力,学习掌握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学校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协作,发挥家校共育合力

 

 

居家学习模式下,家庭与学校成了平等的合作育人伙伴,家校合作共育是学生居家学习的可靠保障。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一是要完善家校沟通联络机制,开展便捷化、定制化的家校服务,建立家校管理共同体,重视家委会作用的发挥,让家长和教师成为平等的管理者,按照职责分工,有序参与孩子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二是要努力调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适度地“放权”给家长,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安排学习课程的同时,不完全固化时间安排,给家庭和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留下空间。三是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聚焦家庭教育难题,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为家长提供科学的理念、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校联合、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三)社会应完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虽然疫情期间家庭教育为主导的责任体系是无奈之下的应对举措,但也为整个教育社群重新定位家庭教育的价值、反思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未来,应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中,充分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争取专门经费支持,统筹协调用好社会资源,推进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活动中心、社区等服务阵地作用,构建有组织、有管理、成系统的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务体系。尤其关注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关爱帮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评估体系,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评估监测制度,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法律体系。此外,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统筹协调多种信息平台资源,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营造“注重家教”的社会氛围,提供科学高效的家庭教育服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崔友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 2019(2):70.

[2]崔允漷.孩子成绩好不好,要看家长怎么管[N].文汇报, 2018-04-18(4).


 

1

END

1

 

文章授权转自公众号:江苏教育研究

本文原发于《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6A期

 

原创文章推荐

1

【苏州监测完整报告】给孩子们更适切的教育——2019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 

2

【苏州监测大数据揭密】专题一:手机依赖程度轻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3

【苏州监测大数据揭密】专题二:补习“加餐”,不如每天给孩子做早餐

4

【苏州监测大数据揭秘】专题三:“中投低压”型学生的学业成绩及主观幸福感等学业相关特征表现最好

5

【苏州监测大数据揭秘】专题四:艺术、体育、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学业成绩更好!

 

 

教育测评论文系列文章

1

教育测评论文 ‖ 高品质:教育质量监测的目标追求 

2

教育测评论文 ‖ 加强相关因素监测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 —江苏省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学生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的构建与思考 

3

教育测评论文 ‖ 基于区域学业质量监测的教育生态关系研究

4

 

教育测评论文 ‖ 如何做好参与世界竞争的准备 ——基于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生国际化素养监测研究

5

教育测评论文 ‖ 发挥县域教育质量监测的“补位”功能

6

教育测评论文 ‖ 基于监测数据的差异教学

7

 

教育测评论文 ‖ “精度、深度、广度”:提升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有效路径 ——以苏州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为例

8

学业质量监测增值评价模型的探索

9

高效能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苏州实践

10

 

浅谈数学情境型试题的命制——以2019年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中的两道小学数学试题为例

 


上一篇:居家学习期间中小学教师线上教育现状调查 —— 全国五省六市(区)教师线上教育的数据分析
下一篇:教育测评论文 ‖ 基于监测数据的差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