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权转自:《江苏教育 · 教育管理》2020年第42期总第1373期/周二刊
《江苏教育》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 /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
2020年6月,《江苏教育·教育管理》以专题形式刊载了6篇教育评估监测论文。6篇论文的作者均是教育监测专家、从业人员和一线教师等,他们通过论文来分享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实践探索和观点主张,以期引发大家对“教育评估监测”的深入关注和讨论,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样本参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耘教授以《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结果应用的探索者》为题作了专业的点评。
教育是多重变量控制下的、多要素竞争共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从各个角度可以被划分出无限多的变量与要素,从关系群体角度,可以被划分为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等要素;从资源效率角度,可以被划分为教育投入、教育产出、教育效率与教育质量等要素;从个体需求角度,可以划分为教育优质与公平等要素;从影响变量角度,又可以划分为压力、动力、期望、攀比、效能、负担等。因此,学业质量监测要沉浸到教育生态之中,成为观察和研究教育生态的“探针”。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第四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数据,包括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学科的学业成绩,以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基本信息。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方式,分析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在教育生态中的关系。(完整内容见下图)
(一)学生学业成绩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明显正相关
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序,前27%作为高分组、中间46%作为中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主观幸福感高分组的学生学业成绩明显高于主观幸福感低分组的学生,两者分数相差51分。
(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同伴关系更好
监测结果显示,学业成绩处于水平I的学生在“同伴关系”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学业成绩处于水平IV的学生在“同伴关系”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学生学业水平与同伴关系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表明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同伴关系也更好。
(三)学习品质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学习品质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更高
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现明显正相关,学习品质高分组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学习品质低分组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也较低。
(四)每天睡眠8~9小时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睡眠时间充足的学生近视率更低
监测结果显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9小时的学生群体学业成绩最好,四科学业成绩均分为509分。
(五)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2小时及以上时,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自身压力感受最大
监测结果显示,平均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在1~1.5小时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维度的得分是5.14分,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平均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在2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维度的得分最低,仅4.75分。
(六)课外补习时间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自身压力感受最重,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近视率更高
监测结果显示,每周参加课外补习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自身压力感受得分最低,学生自身压力感受最重。
(完整内容见上、下图)
我们将按照“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深化监测大数据在全面育人的内容、方法、策略和机制中的系统研究。通过教育监测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进行教育大数据的关联研究,分析现行教育生态模式下的客观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教育生态。(完整内容见下图)